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办公 > 正文

害虫分类有哪些 ?常见的害虫类群有哪些?

人们所熟知的一个词语“化蝶”,其过程为:一粒小小的卵,孵化后变成形态有些恐怖的毛毛虫,毛毛虫长大、蜕皮再长大、多次蜕皮后吐丝化蛹,蛹羽化而成为美丽的花蝴蝶。从卵里刚孵出的小幼虫是初龄幼虫,要经过几次蜕皮长大才能成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再蜕皮就变成蛹,蛹蜕皮羽化为成虫。昆虫是一类变态动物,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几个阶段的体形变化,昆虫的形态在一生中不是“从一而终”,而是要经过几次变化,如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中有4个形态完全不同的阶段: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在农业生产上,害虫主要为植食性的昆虫。它们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的昆虫纲,其基本特征是身体分节,成虫具有2对翅、3对足,整个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昆虫的体壁就是其外骨骼,所以通俗地讲昆虫是“骨头包肉”型的小动物。昆虫在生长过程中,外骨骼不生长,所以昆虫的一生需要蜕几次皮才能长大、繁殖后代。植食性昆虫的一生并不总是在取食为害,一般昆虫只是在幼虫阶段取食,为害农作物,卵和蛹不取食不为害。某些昆虫的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的习性,但并不都构成危害,如鳞翅目成虫蛾、蝶等其口器是虹吸式口器,只吸食花蜜,不但对植物无害,还可起到传粉的作用;但有些种类特别是鞘翅目昆虫的成虫,如金龟甲、二十八星瓢虫等,其口器为咀嚼式口器,直接取食植物叶片,造成为害。根据昆虫的为害虫态和为害特点、规律,制订相应的化学防治策略,是成功防治害虫的关键。

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有三条:经口进入、经体壁进入、经气门进入。


(资料图)

1.1体壁与杀虫剂的关系

坚硬的体壁对虫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使昆虫可以免受外来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侵入,并且保持体内的水分不外散和外部的水分不进入。体壁也成了阻止触杀性的杀虫剂进入到虫体内的天然屏障,而触杀性杀虫剂被喷洒到虫体表面后,只有通过体壁才能进入体内起杀虫作用。体壁这种保护作用的强弱与昆虫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幼虫的体壁比成虫的体壁柔软,低龄幼虫的体壁比高龄幼虫的体壁柔软,柔软的体壁更有利于杀虫剂的进入,这也是强调在低龄期甚至是卵孵化盛期施药的原因。昆虫的体壁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体壁在某些部位是膜质的,杀虫剂容易从这些膜质的部位进入虫体,如足的基部、翅的基部、触角的基部、体节与体节间的节间膜部位等,是触杀性杀虫剂进入虫体内的重要部位。

昆虫的体壁具有分层现象:表皮层是其最重要的一层。表皮层中含有几丁质,幼虫每次蜕皮前都需要重新合成几丁质。如果几丁质合成受阻,昆虫就不能形成新表皮,幼虫将因为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灭幼脲类杀虫剂就是抑制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形成新体壁而死亡。人等高等动物是不需要蜕皮的,也不需要合成几丁质,因而灭幼脲类杀虫剂对人都是低毒的。昆虫的体壁表面有蜡质物质:水滴落到上面就像落到荷叶上一样,很容易滑落下来。粉虱、介壳虫等昆虫的体表蜡层较厚,以喷雾法防治这类害虫时,如在药液中添加适宜的喷雾助剂,使药液能更好地在虫体上展布开来,增加药液与虫体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1.2昆虫的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称为口器,常见的类型有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有强大的上颚,能取食固体食物,咬碎植物叶片、果实、茎秆、根部等,植物被害处呈现孔洞、缺刻等,如蝗虫、蝼蛄、蛴螬、棉铃虫和小菜蛾幼虫等。胃毒性杀虫剂是通过咀嚼式口器随食物一同进入消化道而起毒杀作用的。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时,可以将胃毒性杀虫剂喷洒到作物的表面或饵料上。刺吸式口器昆虫具有像针一样的口器,口针可以刺入到叶片、果实、茎秆、根部等部位,通过口针里面的管道将植物组织中的汁液吸入到体内。刺吸式口器害虫常见的有蚜虫、粉虱、飞虱、介壳虫等,危害植物后形成褪绿斑点、卷叶、皱缩以及产生蜜露、生长不良等症状。内吸性杀虫剂被植物吸收,害虫刺吸寄主汁液时随汁液一起进入虫体而起到杀虫作用。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可选用内吸性杀虫剂、触杀剂和熏蒸剂。

1.3昆虫的气门

昆虫通过位于体躯两侧的气门从外界获取氧气,同时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昆虫的气门在多数时间是关闭的,以防止体内水分通过气门丧失。熏蒸性杀虫剂需通过气门进入虫体而起毒杀作用,如磷化铝产生的磷化氢气体、敌敌畏等。气门开放时间的长短受周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气门开放时间越长,有毒气体进入的概率越高。使用熏蒸性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在密闭的环境中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昆虫的虫期、虫龄及幼虫习性与杀虫剂的防效

2.1昆虫的虫期、虫龄

昆虫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来说幼虫期对杀虫剂最敏感,其次是成虫期,而卵和蛹期对杀虫剂的抗性很强,目前具有杀卵作用的杀虫剂并不多。幼虫的不同龄期对杀虫剂的药效也有很大的影响。虫龄越低,体壁越柔软,抵抗杀虫剂的能力越差,触杀性的杀虫剂对低龄幼虫的杀虫效果好于高龄幼虫。有研究表明,抗性棉铃虫的抗药性这一性状,在3龄幼虫前不表达,即3龄前的幼虫都是敏感虫态,使用杀虫剂防治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效。

2.2幼虫的习性

不同昆虫的幼虫,生活习性变化多端,这些习性对杀虫剂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有些昆虫的幼虫具有钻蛀习性,如桃小食心虫,幼虫孵化后就钻蛀到果实内。防治具有钻蛀习性的害虫,用药时间应掌握在幼虫钻蛀之前,即在卵孵化盛期。有些昆虫具有潜叶为害的习性,如潜叶蝇、苹果金纹细蛾等,幼虫潜入叶片表皮下取食叶肉部分,而残留上下表皮,在叶面表面出现半透明的孔道或虫斑。在这种情况下,叶面喷洒的杀虫剂一般都不容易发挥作用。又如,玉米螟幼虫在植株的顶部叶片所卷成的喇叭口内活动,喷洒的药剂接触不到虫体,撒施颗粒剂才能取得好的防效。介壳虫若虫能分泌蜡质物质覆盖在虫体表面这些蜡质物质使得杀虫剂不能在虫体表面很好地展布,也阻碍了杀虫剂进入虫体。所以,了解昆虫的活动、为害习性,在适宜的时间,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对提高杀虫剂的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的害虫类群

常见的农业害虫在分类上属于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缨翅目等。

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的成虫是蛾类、蝶类,幼虫是毛毛虫。成虫翅膀和体躯上覆盖有鳞片,所以称为鳞翅目。农业上为害严重的有棉铃虫、黏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各种螟虫、果树上的各种食心虫和卷叶蛾、林业上的美国白蛾、为害大豆的豆虫(豆天蛾)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重,有时还能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这类害虫由于都是常发性害虫,连年需要化学防治,有的抗药性非常严重,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鳞翅目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具咀嚼式口器,啃食叶片、嫩梢、蛀果甚至蛀树干(木蠹蛾)。一些触杀型、胃毒型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防治为害叶面的幼虫;对于隐蔽的蛀食性害虫,可以使用熏蒸剂熏杀。防治鳞翅目幼虫的最佳时期是3龄前,钻蛀型种类的最佳时期是卵孵化盛期。少数鳞翅目害虫在成虫期也能造成危害,如蛀果夜蛾的成虫(蛾子),于苹果果实成熟期,在夜间钻蛀果实吸食果汁,使果品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对于蛀果夜蛾成虫的防治,可以用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毒饵进行诱杀。

同翅目害虫包括蝉、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叶蝉、飞虱等,口器都是刺吸式口器。在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中,因这些昆虫前翅的基部与端部质地相同,所以被称为“同翅目”。同翅目昆虫刺吸叶片、果实、茎秆、根部的汁液为害。同翅目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和成虫外形相似、为害相同。同翅目害虫个体小,繁殖快,发生量大。蚜虫、粉虱、介壳虫及木虱在危害的同时还排泄蜜露到叶片和果实上,使霉菌滋生,诱发煤污病。多种蚜虫、飞虱、粉虱等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损失,如近几年在保护地发生严重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就是由烟粉虱传播的。所以及时有效地防治这些害虫,是预防虫媒病毒病的重要措施。

同翅目害虫中的很多种类能分泌一些黏液或其他分泌物于体表,如绵蚜分泌棉絮状物覆盖在身体表面;介壳虫分泌厚厚的蜡壳将自己“囚”在其中;木虱则分泌一些黏稠透明状的物质;沫蝉唾沫状的分泌物(因此而得名)将自己淹没。这些分泌物给害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对于具有保护性分泌物的同翅目害虫来说,触杀型杀虫剂难于接触到害虫表皮,药效不好。

由于这类害虫不能咀嚼吞食,所以喷洒于植物表面的胃毒剂没有作用。内吸性的杀虫剂是防治同翅目害虫最为有效的药剂;具有熏蒸作用的杀虫剂可以在密闭的场所用于这类害虫的防治。

鞘翅目害虫完全变态昆虫,主要是幼虫期造成危害,有些种类成虫期也能造成一定危害。成虫和幼虫的口器都是咀嚼式口器。成虫体壁坚硬,前翅是鞘质翅,后翅是膜质翅。成虫有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金龟甲、天牛、瓢虫、叩头甲(磕头虫)、叶甲、跳甲等。幼虫有蛴螬(金龟甲的幼虫)、金针虫(叩头甲的幼虫),二者都是地下害虫,啃食花生、地瓜、马铃薯等作物的地下果实、块根、块茎等。鞘翅目有些种类的成虫、幼虫均为害严重,如跳甲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成虫食叶,而幼虫为害菜根,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

对于地下为害的害虫可选择在土壤中稳定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使用方法可以是撒粒法、撒毒土法、浇灌法等;对于叶面上的鞘翅目害虫,则可选择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杀虫剂进行喷雾处理。

双翅目害虫顾名思义,这类害虫成虫只有2个翅,其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包括人们非常熟悉的蝇类、蚊类。双翅目昆虫的幼虫都没有足。农业上常见的双翅目害虫有葱蝇、韭蛆、潜叶蝇等,均为蔬菜上的常见害虫。值得一提的是韭蛆,每年因化学防治不当,造成毒韭菜上市,造成了许多消费者食用后中毒的现象出现。

缨翅目害虫缨翅目昆虫统称为蓟马,个体微小,口器是锉吸式(即变异的刺吸式)口器,锉吸植物汁液,可为害叶片、花、果实等。近些年来,一个外来物种———西花蓟马给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值得注意。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