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尽调诚意金,到底刺痛了谁?|钛媒体创投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很意外,2个月前更新的官网突然被炒作。”
8月4日,领存技术官网「投资者关系」一栏中挂出的,1000万尽调“合作诚意金”声明,被投资圈内人截图,在群内快速传阅,外加上媒体的炒作,领存创始人楚一兵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的声音鲜明的分为两派。
(相关资料图)
批判者声称,“创始人不聪明,姿态放得很低,但把话语权用到了极致”,“虽然防止了白嫖项目信息的投资人,但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吊胃口的广告推销罢了”,“1000万的尽调门槛太高,哗众取宠而已”。
支持者的声音,认为“话糙理不糙,也很谦逊,都是当下现状”,“创始人和投资人是对等关系,为什么要卑躬屈膝”。
一份声明引发了创业者、投资者“地位”、“姿态”的战争。
1000万,折射出的到底是创始人的“傲慢”?还是某些囊中羞涩却又无法放弃精英形象投资人的“玻璃心”?
制定规则“有罪”?
声明不撤,继续挂在官网,这是领存技术创始人楚一兵的明确态度。
8月4日,楚一兵的微信好友骤增,领存技术官网投资人的注册数量也突然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投资人的谩骂、创业者的声援。
“第一天就有情绪激动的投资人打电话给我进行指责。”楚一兵告诉「钛媒体创投家」,他们并没有伸手讨钱,前两轮融资也没有BP,即使偶尔通过FA拿到了领存的资料,感觉条款不可以接受直接扔到垃圾桶即可,涵养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面对舆论,楚一兵没有退缩,他在朋友圈和官网回应一篇600字“小作文”,大致意思是:无意冒犯任何投资人,只是想提升融资效率,公司没有专门负责融资的人员,创始人的有效时间应该用于工厂建设和内部管理。并表示,官网内容不会删除和撤销,规则,依然如此。
并配上了一张自己穿着帽衫、抽着烟卷、眼神淡定自若的照片,评论区公开回复:静静地抽根烟,口吐仙气,笑看投资圈风云涌动。
请输入图说
“又不是犯了什么错,为何要回避呢?不会因为部分毫无独立思考能力的羊群投资者而改变规则” 在楚一兵看来,融资只是在创业过程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投资者和融资者需要站在对等的位置。
他的行为收获了部分创业者的声援。“我的电话是公开的,很意外收到很多素不相识的创业者致电,对领存敢于打破规则表示认同和支持,我的做法应该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心声。”
照常出差、照常谈工厂落地合作、忙到深夜吃一碗宵夜继续奋斗,是楚一兵面对舆论的态度。“已经是中年大叔了,我的责任是经营好公司,对公司背后的几百个家庭负责,对我们的投资人负责。”
领存不是一家新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为中国军工领域提供计算、存储、加密、数据安全系统服务的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国内大型军工企业,也已经是德国大众、波音、西门子等国际企业的全球供应商。
截至目前,已获得三轮融资。2018 年获得启赋资本、青松基金数千万天使轮投资,2020年获得许昌魏都投资总公司5000万人民币投资,2023年6月获得深圳市投控东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2亿人民币投资。
在沟通期间「效率」是楚一兵的关键词,设立1000万尽调门槛的出发点是,提高融资效率,一次性过滤掉无资金实力、投资阶段不匹配、并非有诚意投资的机构,消灭无效沟通,精准寻找到匹配的投资人。
第一,并未主动向资本伸手要钱;第二,融资声明只是存在于自己的官网,并未主动大面积扩散哗众取众;第三,专注业务高于专注融资,却被舆论攻击“用谦卑的语气把横话都说了”、“有什么资格?”,所以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有罪”?
融资地位对等
创业者排队等着一线投资人看项目BP;投资人发一条微信说聊一下项目,创始人就丢下手里的工作穿越半个北京城;不是在路演,就是在路演的路上;创业先融资,做好PPT,这样的故事停留在上个世纪。
风险投资是一份用资金、经验、认知来博得高收益投资的工作,创始人与投资人身份的差异,只是因为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所致,为何如今成为“地位”、“姿态”的争论?
一位资深创业者表示:“他只是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有时候很反感频繁的项目沟通,沟通完之后没有后续,再问投资进展如何,就说再看看。遇到了新的问题,有一搭没一搭的美名其曰请教创始人,项目融资融永远无法推进,对于创始人也是一种浪费时间。”
“不是不想配合,是有钱、有实力出资的投资机构太少了,大多只是为了配合投资经理完成他们的工作。”另一位硬科技创业者表示。2022年上半年募资数据显示,不足1亿元人民币的基金总募资数量占比约65.7%,但是募资规模却仅有9.7%,中小规模基金数量明显增加。
“如果认为值得,需要尽调再打1000万诚意金,如果认为不值得不尽调,无需支付保证金。尽调完成并没有发现创始人对核心要素做虚假描述又不投资,则保证金不退还,如果发现虚假描述,则双倍退还保证金。”楚一兵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并非霸王条款,尽调前期就项目企业技术点、竞争优势、市场预测、财务指标、融资额度、估值等核心要素,会与投资人进行深入沟通。
楚一兵表示,前期沟通和尽调消耗的企业精力完全不同。尽调需要对核心团队、客户、供应商、财务等进行访谈和审核,涉及范围主要是商业尽调、法务尽调、财务尽调,在机构写尽调报告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配合不断补充资料,耗时一般会在2周-1个月。对于被尽调的企业而言,不仅仅耗时,如果机构尽调完不投资,对企业内部骨干、客户、供应商都会产生影响。
此外,尽调过程也会涉及到很多商业机密,尤其是技术路线、竞争策略等。在楚一兵看来:“如果被传达到竞争对手手上,很快就会让被尽调企业陷入不利的竞争环境,指望投资人遵守保密协议?投资人可以扪心自问,有几人严格遵守了保密协议之约定?。”
投资人学习的方式,第一查资料、第二和项目聊天、第三充分尽调写报告,这是圈内共识的投资人成长路径,最终的投资决策不由一线投资人左右,而是由上层决定。
彼时,创业者对于知识产权和技术路线的谨慎态度不足为奇。“有些投资人尽调后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替被投企业摸底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这种事情我们经历过,所以也会谨慎。”一位创业者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收起“玻璃心”
1000万像一把利剑,刺痛了当下囊中羞涩又要充胖子的部分“精英”。
“先不说钱多少,单单是这个态度就让人很无语,现在大环境都很差,哪一家机构能动不动拿出来1000万,而且尽调是必须走的过场,不然怎么说服合伙人投资。”某机构一线投资人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企业被融资氛围教坏了吧?”、“两箱茅台可以解决的事情,再多真出不了了”、“谁的时间不宝贵,这个项目在我们群里已经被封杀了”……
针对本次舆论事件「钛媒体创投家」也询问了几位风投机构的合伙人。
“没有关注,最近在国外出差,投资人只是一个职业,拿了LP的钱,替人做好资产配置,其它与结果无关的事情,没必要关注。”一位基金合伙人表示。
“好的项目份额是需要抢的,蹲在创业者门口、不断的聊项目让他相信机构的投资实力、可以为项目带来更多资源帮助他们成长,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是需要动脑子的。互联网的爆发,让很多投资经理以为做投资人就是坐在那个位置,就可以拿到项目,但实际做的好的投资人、晋升为合伙人的投资人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是一般投资人想不到的。”另一位基金合伙人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反传统投资模式在硅谷是常态。
1999年还是一家初创的公司的谷歌,手里只有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在面临一下轮融资的时候布林和佩奇选择了强势捍卫股权。以至于约翰·杜尔签署完投资协议后,自己坐在星巴克的停车场挖苦自己:“我从来没有为一家初创企业投入这么多钱,却获得这么少的股份。”
20岁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不仅迟到,还穿着睡衣出现在红杉资本的办公室,播放的PPT是“你不应该投资我们的十个理由”,这样的行为明摆着告诉投资人:红杉又怎样,谁在乎?他反抗传统投资模式,认为他们看不懂Facebook的商业模式和价值。
从那时起,硅谷的风险投资人们就在学习“听创始人的”,风险投资人们越来越走向洛克式的自由主义风格,而非瓦伦丁和铂金斯式言传身教的大家长风格。
引援《风险投资史》作者Sebastian Mallaby的观点:“只有少数真正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性的初创公司才会成功,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忽视乃至打压每家创业公司鲜活的个性。风险资本应该接纳那些叛逆、独特和个性的创始人。甚至可以说,创始人如果不够古怪,那么他们创造出的企业就会流于平庸。”
远在硅谷的唯一一家华裔VC投资机构Leonis Capital表示,他们重点是挖掘“非共识创始人“,伟大的创始人本质上是逆向投资者,他们总是拥有大多数人还没有的独特见解。但是,支持非共识创始人,需要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惧怕逆向观点。
凯文·埃法西在被Facebook反复拒绝和“放鸽子”之后,百折不挠的争取到了投资机会。放下虚无缥缈的“面子”、“玻璃心”,风险投资的艺术真谛是寻找璞玉,而非将其雕琢成器。(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郭虹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