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办事 > 正文

中产三大坑:贷款上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孩上国际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数据表现大幅低于预期

换句话说,住户存款和贷款都变少了,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

对此,专家的解读是:存款和贷款同时变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明很多人提前还贷了,这背后透露出人们消费更加谨慎的信号。

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事业小成,家庭美满,也就是传说中的“中产”。

想到之前风靡一时的“中产破产三件套”的说法,即千万房贷、老婆不上班、孩子上国际学校,说白了无非就是房子、日常开销和家庭教育,这三座大山依然压得中产们喘不过气来。

当然,中产破产远不止三件套,还可以加上盲目创业、乱炒股、遭遇裁员、离婚、生了一场大病、染上黄、赌、毒等等。

图源:unspalsh

沾染一个,就能压垮中产,虽然不至于立刻破产,但返贫是一定的。

中产正在快速消失

什么是中产?

2020年的《社会蓝皮书》里,明确提到家庭年收入在10~50万之间的属于中产阶级。

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都把中产群体的数量看得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才是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更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

那么在中国,每年能赚到10~50万的人,都是哪些人呢?

比如吃了互联网红利的普通打工人,以及自己做点小生意的人。只是现在这群人,正在快速消失。

受疫情、裁员等因素影响,曾经过得不错的中产突然失去了现金流。

图源:百度搜索

突然失业,再就业却变得非常困难。

大厂们都在裁员,哪里还有位子招人?去小厂吧,薪水腰斩,心有不甘。

而35岁以上的中产们,可能正在失去选择的权利。

但是呆在家中休息也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人休息了房贷还是要付的。实在不行,就只能被迫“灵活就业”,要么送外卖,要么去开网约车。

但现实很残酷,就连外卖员的需求都饱和了。

图源:百度新闻

网约车呢?也如此。

图源:百度新闻

就算没失业,中产们口袋里的钱也不多了。

高端商场的营业额开始走低,拼多多和蜜雪冰城的业绩却逆势上涨。

这也从侧面反映,消费确实降级了。你不嫌我穷,我不嫌你差,经济下行,大家互相包容。

中产们如果只是没以前有钱了,不能天天喝星巴克,去逛商场,其实也还能承受。最可怕的就是碰上意外,一朝回到解放前。

之前某大厂年薪百万的员工突然猝死的事情,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网友们都纷纷感慨,高薪的代价太沉重了,简直就是拿命换钱,就怕钱没拿到,命先没了。

图源:微博用户

同类的隐患还有很多,比如人家里人突然生一场大病,或者投资的股票亏了,都能分分钟把家底掏空。

说到底,中产的财富结构还是太脆弱、抗风险程度太低了。

中产家庭的压力

为什么中产给人的感觉总是很乐观?

买房可以分分钟背上每月大几万的月供;

老婆找不上合适的工作,在家呆着也可以;

海淀词汇量1500的4岁小孩卷不过,那就上国际学校。

图源:百度新闻

在中产的眼里,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那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产赶上了行业红利,财富迅速积累。

换言之,在过去,他们的钱赚得太容易了。

他们有的是赶上了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区间。想想,2000年在北上广买一套房,那时还没有现在严格的限购政策,每平才3000块,买上100平,也才3万块。

就算咬咬牙背上30年房贷,二十多年也早就还完了,房产的价值增值二三十倍。

2009年~2015年北京平均房价|图源:百度新闻

有的是赶上了互联网的红利期。

十年前投身互联网公司,兢兢业业,现在多少也是高管了,年入百万不算什么,还没算上年底分红、原始股票等。

但问题是,好日子不会一直这么下去。

我们正在面临一个罕见的转折点:钱不容易赚,税收标准化,房价稳定,没有投资机会。

没了高收入,家庭的高支出却依然存在。房贷、家庭日常开销以及孩子的教育,这让中产们日子开始变得难过

再不调整预期就晚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如果不能顺应时代,哪怕按兵不动,也难逃阵亡的风险。

在过去的40年,中国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进程:工业化、社会化和城市化,吸收了大量货币,以财产、特别是房地产等形式隐藏。

以前,我们顺应这个趋势,不断投资来获取财富增值(比如买房),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告诉我们,许多财富开始变成泡沫,现金流通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已经站在这个点了,如果再不调整预期,就真的来不及了。凭运气赚来的钱,很有可能最终会凭实力完全亏光。

对此,来自日本的《M型社会》作者大前研一给出的建议是:中产要放下各种所谓的“理所应当”,用内在积分牌对抗社会共识

图源:百度新闻

你想自由地生活,首先得相信自己能够自由地生活。降低对子女教育和自己养老的预期,放过自己,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潦倒一生。

大前研一具体地指出,中产想要不返贫,至少要做到下面三点中的两点:

1. 收入基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2. 懂得控制杠杆;

3. 理性消费,把省下来的现金换成将来的现金流。

这样看来,第一点要看时代背景和一些运气,但第二点和第三点则是由自己掌控的。

其中一点,就是我们总是在讨论的,为商品的附加值买单。

即使我们不应该妄议他人,带有偏见的将品牌追随与消费陷阱画上等号。但事实上,一双2000块的某品牌运动鞋就是可以带走你的账户余额。

图源:unsplash

有人说,光“节流”还是不够,还得建立紧急储蓄,这也是为何现在存款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

除此之外,增加多元化收入来源,减轻对单一工作或行业的依赖,或许也是一条出路。

虽然“由奢入俭难”,但大环境当前,我们也只能捂紧钱袋子。毕竟,从前我们都是站在风口上的猪,现在风口没了,要是摔下来了,恐怕也是最惨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