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报道 > 正文

策展人详解:为何神兽獬豸是公正的象征|观展

文博时空 作者 李芝瑶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神秘而奇特的文化符号,“独角神兽”便是其中璀璨的一类。随着时间的推移,独角神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它们或融入艺术品,意境与祥瑞寓意共存;或被用于建筑装饰,增添古典美感和文化底蕴;又或被刻塑在青铜器、玉器等古代器物上,成为权力或神力的象征。其形象和功能千变万化,活跃在多元场景中。

“格物明法:独角神兽精品展”近期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展出。展览布局依照凤凰的形象,似如凤凰以飘逸姿态从天而降,凤翅化作点点翠绿嵌于展厅中央,营造出一种神兽休憩于花园的神圣空间氛围。将凤凰的祥瑞与以麒麟为代表的神兽相结合,亦有文物如“凤毛麟角”般珍贵之意,巧妙地贴切了展览主题。

“格物明法:独角神兽精品展”展览入口


【资料图】

独角神兽,在观念的世界里各显神通

独角神兽种类繁多,在功能上可以分为仁兽、瑞兽、怪兽与恶兽;在名称上,又可区别为麒麟、甪(lù)端,辟邪、狻猊(suān ní)、獬豸(xiè zhì)、兕(sì)、天禄、白泽、飞廉、穷奇等。从古至今,独角神兽发展出几个脉络,其中之一是走向冥界作为驱邪佞的镇墓兽。镇墓兽的独角往往尖锐冲前,象征阻挡邪恶、守护死者亡灵的力量。此外,独角神兽还发展出示祥瑞(麒麟、甪端)、崇礼制(天禄、辟邪)、以及表公正(獬豸)的演化方向。

独角镇墓兽(仿汉代)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李雪梅教授介绍道,独角神在朝代更替中延续着传承与变迁,早期和晚期的形象功能呈现出极大差异。想要通过角、蹄、毛发来辨别神兽是困难的,为其正名更是千古难题,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功能或所呈现的理念加以辨别。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此次展览未配置展品说明,希望观者寻找自己心中那只理想的独角兽。

在一众神兽当中,麒麟最为人熟知。麒麟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等于一体,与镇墓兽额头上锋利的角不同,麒麟头顶的独角带肉,削弱了攻击性,增添了几分温良。

古代瓷片上的麒麟图案

古代瓷片上的麒麟图案

《春秋》中记载孔子“西狩获麟”一事。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孔子已 71 岁高龄。这年春天,叔孙氏车子鉏商猎得一头兽,相貌怪异。见者以为不详,便把兽射杀了。孔子认出这头兽是麒麟,并将麒麟之死视为不好的征兆:“麟出而死,吾道穷矣”。他为麒麟写下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作《春秋》也恰在这一年完稿,自此绝笔,因此有“《尚书》壁存,《鲁史》麟绝”之说。

雕有麒麟形象的砚台

麒麟在汉代极为流行,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元狩”,以及他赏赐给王公大臣的麟趾金,皆与其打猎所获的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白色麒麟有关。

汉代麟趾金 海昏侯国遗址(非此次展览展品)

明清时期,麒麟的形象众说纷纭。明朝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国新国王赛勿丁进贡一头长颈鹿,朝野上下从未见过此动物,由于具备麒麟的部分特征,郑和等人便将其译为“麒麟(Giri)”,向世人表示正因为明朝拥有明君,神兽才得以到来。“麒麟贡”体现着明朝在中华朝贡体系的中心地位。

麒麟玉雕

甪端象征祥瑞,流行于明清,多被塑于香炉之上,或直接塑作香炉。将甪端头部掀开,中空的腹部便可储放香料,燃香后,袅袅细烟从口部镂空处散开,在沁香中彰显威仪。

甪端 塑于香炉之上

《宋书·符瑞志下》中描述甪端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夷之语,只为英明的帝王传书护驾。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当年成吉思汗行军至印度河时,河中突然冒出一只绿色角兽,形如鹿却长有马尾,嘴里发出“汝主宜早还”的人声。大臣耶律楚材告诉成吉思汗,河中兽为瑞兽,叫甪端,好生恶杀。这是上天在警告可汗应尽早班师以保护民众,于是成吉思汗即日班师,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

甪端熏炉

天禄和辟邪皆为礼制神兽,原型是狮虎,身体两侧长有翅膀,其外形较多地吸收了外来角狮的特征。天禄、辟邪往往成对出现,头顶长一角为天禄,两角为辟邪。传说狻猊是龙的第五子或第八子,外表和性格酷似狮子,性格喜静不喜动,具有无畏威武、贵气驱邪等寓意,常用于风水中挡煞的目的。

狻猊

獬豸最易与麒麟混同,两者均为独角,明清时期都朝着龙形化演变。区别主要在爪部,麒麟是蹄爪,而獬豸是兽爪,且麒麟身上有明显的鳞片。

獬豸 载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绘成《兽谱》

麒麟 载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绘成《兽谱》

獬豸的形象几经变化,但其“触不直”的公正法治理念一直未变。獬豸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之一,从獬豸出发,可以看到独角神兽大同小异的形态流变。

獬豸,法治理念恒流于心

古代“法”字原写作“灋”(fǎ),偏旁为“氵”,取意为平之如水,右边的“廌”就是獬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獬豸又称獬廌、解豸,能识善恶忠奸,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代表着勇猛、公正,是司法公平正直的象征。

在汉代画像砖中,中国司法鼻祖皋陶身边就有一只獬豸,头上长着独角,当出现双方争执的案件时,皋陶便牵出獬豸,让它用独角去抵触有过错的人。皋陶与獬豸合作判案,体现出古代法治文化中人判与神明审判的结合。

陶塑獬豸 隋代

獬豸的形象具有朝代差异,映衬出历史的层累构造。汉代时,獬豸的形象和我们常见的动物羊、鹿较为接近,具有拙朴写实的特质。到明清时期,獬豸的形象愈发复杂,呈现龙形化趋势。

汉代画像砖上的鹿

无论形象如何变化,獬豸始终象征触不直的公正法治理想。《墨子·明鬼下》记载有“神羊判案”的故事。齐庄王有两位大臣,两人争讼三年,依旧无法判定罪过在谁。于是,齐君让二人在神社前盟誓,同时牵来一头羊,边宰杀边将血洒在沟壑里用以祭祀。一人读完誓词,无事发生。另一个人的誓词还没读到一半,奄奄一息的羊突然挣扎跃起,用角顶断了那人的脚踝。这是以羊为原型的獬豸“断案”之例。

春秋时期,相传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隋唐时,獬豸冠成为司法官员的标配。

古代獬豸砖雕

在光绪三十一年刊印的《钦定书经图说》之“皋陶明刑图”中,獬豸又回到最初的独角羊形象,体现出理性精神的回归。理性的存在,使我们在过于神化神兽的形象及功能之时,思考人治效果的提升和律令的落实。

清刻本中的《皋陶明刑图》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复原的宋代獬豸冠。此冠依据宋代聂崇义所撰《三礼图集注》中“法冠”图像复原。冠体为铁柱支撑的方巾式,体现了宋代文人方正严谨的独特气质。

复原宋代獬豸冠

李雪梅教授提到,獬豸冠复原的难题在于难以考量其真实程度,只能做到在古书、古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接近原貌,但历史文本与獬豸冠实物间的固有的差异也不容忽视。展览主题板上的汉晋獬豸形象较为权威,这也是后续獬豸冠复原工作的努力目标之一。

观展攻略

主题展板背景图

展览地址: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科研楼一层B4展厅

展览时间:6 月 18 日-8 月 12 日,白天时段均可参观

团队预约参观:请致电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58908275 / 58908681

参观路线:

1、公交:乘坐至“蓟门桥西”公交车站,于学校西门进入;或乘坐至“蓟门桥南”公交车站,于学校南门进入。

2、地铁:乘坐 13 号线至“大钟寺”站 A 口出,向东 600 米到达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西门进入。

参观须知:请提前一天预约。请文明参观,不要在展厅内进食。请爱护场内设施,不要触碰展品。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谜一样的独角神兽(一)[J].中国法律评论,2021(02):123-128.

[2]李雪梅.谜一样的独角神兽(二)[J].中国法律评论,2021(03):161-166.

[3]李雪梅.谜一样的独角神兽(三)[J].中国法律评论,2021(04):121-126.

[4]邹振环.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麒麟外交”[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2):1-11+169.

[5]涂成林.历史阐释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问题——基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2017(08):4-23+203.

[6]徐小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五同会图》研究兼及现存版本对比[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11):133-146.

图片 | 李雪梅、李芝瑶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