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倡导肠道营养新理念 推动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于小冬。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供图
(相关资料图)
项目合作协议签署现场。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供图
为加速医学营养与生命科学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临床营养学的科学普及,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医学营养进社区·海星传递计划科普公益行动”启动仪式暨“肠道营养与生命健康专家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探索食品科学与临床医学融合下的营养食品广泛应用,倡导肠道营养新理念,积极遏制亚健康与代谢性疾病的高发态势。
本次论坛以“肠道营养与生命健康”海星传递计划为活动主题,围绕医学营养、饮食与健康、科学膳食以及营养补给科学融合和如何惠民科普进行深入探讨,并邀请国内权威机构、优秀企业、医学营养知名专家共商国内医学营养的发展方向、服务特点,持续有力地加速医学营养领域迭代更新、科普推广,赋能健康中国建设。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于小冬谈到,启动“医学营养进社区”的科普活动,能够真正深入社区,把慢病管理、疾病防治通过医学营养补充的形式得到解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需要完善医学营养科普体系,增强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医学营养领域产业升级。同时,推动医学营养领域创新驱动、重视肠道营养是很有必要的。希望科普公益行动能快速在全国推广。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何晓明表示,作为本次论坛的指导单位,希望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医学营养进社区海星传递计划”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临床营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活动,推动医学营养知识的普及,促进国民健康。
“科普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公众充分了解医学营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投入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景仁表示,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将积极倡导健康中国,科普先行,开展医学营养与生命健康的科普工作,“医学营养进社区海星传递公益科普行动”是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发起的一项重要公益行动,“肠道营养与生命健康”是发起本次科普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医学营养的知识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国内居民的营养状况引起了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的关系。”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表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对肠道营养科普教育和医学营养宣传,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其中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
解放军武警总医院营养科原主任吕利表示,膳食纤维是生命健康的基石。膳食纤维、人类、肠道菌群他们三者是共生、共筑、共衰的关系,膳食纤维摄入量直接影响生命健康。所以,日常要重视国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象。下一步,将联合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与益升好美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一起开展社区居民营养科普教育,让居民了解医学营养,了解营养能改善慢病、治疗疾病,科学地进行营养补给,把营养健康知识普及进社区,持续化、长久化至关重要。
“膳食纤维在多种慢性病防治中具备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得到了大量的研究结果支持。”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营养科主任杨勤兵表示,膳食纤维不仅能够促进肠道健康,还具有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等慢性疾病风险的潜力。这些科研成果都需要科学普及,让广大居民尽早受益。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王秀荣表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持续增加,成为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正确的医学营养干预,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健康管理手段,理应受到重视,普及全民营养健康知识,至关重要。
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治疗研究中心主任邹爱标表示,一直在探索肠道营养与生命健康。十年来,该研究中心以肠源性炎症学说(第二基因组与表观遗传学)为基础,依托慢性病临床大数据智能决策开展科研攻关,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它慢病人群定制个性化逆转康复综合方案,实现了糖尿病相关的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体重、眼底病、神经和精神、脑血管、微血管、过敏变态等基础疾病以及肠胃、消化肿瘤康复的医学营养治疗,并通过“医学营养进社区”数万例慢病干预真实世界研究案例,整理出慢病系统的非药物干预技术。普及知识,为社区居民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未来的大门。
会上,中国临床营养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李景仁与益升好美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辉共同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据悉,未来三年,将让医学营养进社区公益科普活动深入基层,提高国民对医学营养的认知水平。以“营养进社区·健康1加1”海星传递计划为活动主题,在100个主要城市建立1000个社区医学营养科普网点,开展医学营养公益大讲堂,培养1000名以上医学营养宣讲员,举办5000场“海星传递·万家受益·医学营养进社区”名医公益科普讲座,发挥医学营养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海星传递、爱心接力、万家受益、造福社会”的目标。(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