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滚动 > 正文

焦点讯息: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出土“中华第一粽”?专家这样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万建辉)6月21日,河南省有关部门官网以“河南考古发现‘中华第一粽’”为题,发文介绍2015年考古人员在信阳城阳城遗址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槲叶粮食包裹,称“粽子从何而来?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千年古墓中找到了更为确切的史证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就此采访多年从事楚文化研究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纪南城考古工作站站长闻磊。闻磊表示,以他的考古经验,到目前为止,湖北地区楚国墓葬尚未出土过粽子;粽子应该出现在汉代及以后的朝代;河南出土的“粽子”,以描述的情况看,最多算是粽子的雏形。

2015年考古人员在信阳城阳城遗址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40个槲(hú)叶粮食包裹。

信阳楚国贵族墓葬中的槲叶粮食包裹为圆形,放置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每个包裹直径10—15厘米,厚3—5厘米,有40个,破损散落在椁室底部的还有不少。这些包裹都由宽大的植物叶子层层包着,由麻绳或者茎秆捆扎,呈现厚圆饼状。

经过体式显微镜分析:这40包中有39包,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包装的黍,也叫糜子,是有黏性的大黄米。经科学分析鉴定,圆形包裹外的植物叶子是槲叶。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省宣称考古出土了距今最早的粽子,时间多为北宋或南宋,目前还没有早于北宋的。如安徽南陵县铁拐村北宋墓出土了一个粽子,距今749年,号称“目前世界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出土实物”,安徽芜湖政府网去年宣布“中国最古老的粽子在芜湖”。

芜湖南陵县弋江镇铁拐村发现的距今900年的粽子。

1988年,江西省德安县也发现一座南宋墓,墓主右手拿着的一根树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经考古研究,墓主周氏为宁国府(今江西武宁)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人。这位女子右手拿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这两只粽子距今近800年。

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距今749年的粽子,墓主右手拿着的一根树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

河南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粽子”,显然和出土于两宋墓葬中的粽子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是用树叶包的没有煮熟的粮食,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粮食储存方式,后者才是今天人们在端午节期间见到的和吃到过的粽子。

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圆形粮食包裹。

信阳楚国贵族墓中出土的圆形粮食包裹槲叶对比(左为出土植物叶子,右为现生槲叶)。

据纪南城考古工作站站长闻磊介绍,历史上跟粽子沾边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土记》,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据考证,粽在春秋之前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两晋,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端午节粽子,在晋代才定型。

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记者万建辉 摄

6月22日上午,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屈原学会理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文史统筹杨理胜博士,在省博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讲座中,他讲到粽子始兴于南朝,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这与粽子晋代成形说,在时间上已经比较接近了。

杨理胜特别强调,在楚文化的推动下,端午、龙舟、角黍(粽子)、屈原这些文化符号和习俗,历经多个朝代,才逐步结合,最后集中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做题为“端午·屈原·楚文化”的讲座,会场一角放置着省博端午节社教活动的“龙舟”、艾草等节日物品。记者万建辉摄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流落到长江流域的中土人士,举目有山川之异,一如郢都被秦人攻占前后东迁和南迁的楚人,心境与屈原颇有相通之处。由此,纪念屈原的活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隆重。”杨理胜说,《荆楚岁时记》记载,过端午,赛龙舟,裹角黍(粽子),最后都和屈原结合起来了。他们祭祀屈原,寄托着故国故乡之思。

【编辑:戴容】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