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低碳发展,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经济是肌体,金融为血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业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不言则明。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经济绿色转型的迫切需要,我国金融正持续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作用,在创新中释放出推动经济低碳发展的绿色动能。
【资料图】
信贷资金加速涌入绿色产业
伴随着“双碳”目标战略的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在不断丰富中逐渐成熟。
以绿色信贷为例,近年来,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绿色贷款持续保持高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6个百分点。
绿色贷款余额的高速增长背后,反映出我国产业绿色转型的旺盛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绿色信贷增速是同时期人民币贷款增速的近4倍。这一方面反映了绿色信贷市场需求巨大,市场主体具有迫切的绿色转型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也反映出绿色信贷业务正成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从资金流向看,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升级及服务等领域。
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27万亿元、4.74万亿元和2.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39.3%和58%。同时,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79万亿元和4.22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5%。
“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绿色金融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张新蓉表示,绿色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加,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余额占比最高,接近一半,体现出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碳交易推动实现企业自发减排良性循环
2021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碳交易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工具。
何为碳交易?碳交易即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让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此平衡各自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
通常情况下,监管部门每年会根据实际需要,将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若企业碳排放超额便需从市场中购入额度;若额度富裕,企业可在碳市场将剩余碳排放额度进行售卖。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助理綦玖竑对人民网财经表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机制既让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为减碳提供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的一种有效政策工具。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纳入超2000家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中国已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驱动下,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企业降碳减排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实现企业自发减排的良性循环,让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记者注意到,各地在实践中创新探索,推出企业和个人碳账户体系,不断开拓碳排放数据的应用场景,让用户的减排降碳行为,进一步从产业延伸至生活消费,贯穿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据綦玖竑介绍,目前,绿色交易所正积极建设企业碳账户、绿色项目库等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同时研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有机结合的途径,为金融业服务各行业减排降碳提供技术支持。
同为碳交易机构的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则于近日上线推出“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云计算、碳核算、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等服务,全面评估企业、个人的绿色低碳表现,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碳汇贷”“减碳贷”“CCER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提升机构和个人减排降碳意识,践行低碳生产、低碳生活理念。
“随着金融机构在碳减排量化和定价等方面基础能力的不断提升,基于碳减排等绿色量化结果的金融产品设计,将推动资金配置与碳减排效果深度结合,为金融服务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保障。”綦玖竑表示。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赋能企业绿色发展
面对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在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正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出更加丰富的贷款品种,满足绿色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源源不断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2021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截至目前,开发银行已累计发行“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绿色专题债券14只,有效助力提高绿色金融债券的市场流动性。据悉,开发银行绿债发行所募资金,全部专项用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及重点项目建设。
嘉骏热电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一家热电保供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工业固废再生利用项目实现了固废资源化、煤炭减量化和排放无污染化。2022年新年伊始,嘉骏热电以29万吨碳排放配额为抵押标的,从当地光大银行处获得8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通过以碳排放配额为抵押进行风险缓释,为企业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资溪县是江西的下辖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7%,生态指数位列全国第七。为守护好一方山水,农行江西分行推出江西省首笔森林赎买项目贷款,将林农手中分散的林权集中置换为公司林权,作为质押引入担保体系,不仅盘活了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还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让这里增绿又增收。
不过,实现“双碳”是长期目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久久为功。自“双碳”目标提出后,经济发展向低碳转型的要求更为迫切,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张新蓉表示,目前,在碳中和进程中,绿色金融的需求和供给都得到显著提升,绿色金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发展期。但在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降碳”的过程中,金融业也存在如何有效提升高碳产业转型效率、降低高碳企业转型压力及转型风险等问题。
“从结构看,目前绿色信贷在全部信贷中占比还不到10%,同时不少金融机构仍处于观望状态,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李广子建议,未来仍需对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专项再贷款、税收优惠、提高风险容忍度等;增加外部激励,对金融机构评估环保项目风险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等。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未来仍需加强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在绿色金融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结合项目风险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在做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张新蓉建议,金融机构及时跟进环保领域政策、环保标准及产业技术三个维度变化,及时跟进完善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评估体系。并通过探索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进一步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倒逼相关企业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力度和透明度,肩负起自身减排降碳的社会责任。
(据人民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