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滚动 > 正文

青岛小青岛公园景区历史


(资料图)

景区历史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曾将小青岛更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小青岛又改名为“加藤岛”,据说是当时日军指挥官的名字。当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时,小青岛之名即被重新恢复,再也没有改变。

小青岛早在30年代初就已辟为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并辟建道路,修筑游艇码头,在北面建了一个防浪堤,用于游艇的停靠。岛上原长有许多稀有的黄色百合花,盛开之时,芳香扑鼻,十分喜人,是驰名国际植物界的一种花卉类型,德国人称之为“青岛百合”,但在1941年日军为了将小青岛作为军事用地,便在它与陆地之间修筑了一条钢筋混凝土的长堤。从此,小青岛东侧就成了停泊日军军舰的锚地,所以百合已无处寻觅了。尤其鲜为人知的是,日军不但将小青岛用于军事用地,在岛的北面打了一个山洞,将它设立为军火库。现在,岛上仍存在的轻便铁轨,就是当年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自抗战胜利到解放后小青岛也一直由我军部队驻守,曾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座洁白的锥形灯塔成为了小青岛最显眼的景致,这是海上过往船只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使用至今,目前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灯塔系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1915年启用,塔身高15.5米,八角形,通体用白色大理石构筑,塔顶部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最远射程达12海里,为来往船只导航。每当夜幕低垂,月光下的“琴女”雕塑楚楚动人,岛上灯塔红光闪烁,忽明忽灭,飘浮于海面波涌之上,灯影波光交相辉映,飘飘如梦,像一幅飘动的彩绸,形成青岛的—大胜景——“琴屿飘灯”。

1987年底驻军迁出,移交青岛市园林部门,经重建再次开辟为“小青岛公园”。在规划建设中,先后投资近百万元,铺栽了近万平方米草坪,其中常绿草坪5000平方米、丹麦草3000平方米、马尼拉草800平方米;种植了黑松、青朴、樱花、绣球、耐冬、木槿等二十余种植物,还从崂山引入青岛百合种植在岛上,如今岛内的绿化覆盖率达到70%。小青岛南面地势平坦,建有一个小巧的广场,两个精致的凉亭——海韵亭和神怡亭。1988年6月小青岛正式对游客开放,成为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