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实物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 南科大讲席教授、考古学家唐际根聊曹操话深圳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历史不仅保留在传世文献中,遍布华夏大地的考古遗迹,同样蕴含着博古通今的文明密码。2009年,河南安阳西高穴村的一座东汉末年的大墓被认定为曹操墓,一时间,墓主人身份备受关注与争议。十余年来,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对曹操的形象有了全新认知。2023年,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唐际根的新书《此处葬曹操》,公布了曹操高陵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书中,他回顾了考古队发掘的具体情况,从考古实物出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操是个真性情的人”
曹操个子约1米6,喜欢穿白裙子、白衣服、披紫色披风,生前爱熏香,有龋齿,墓葬为“四室两厅”……这是《此处葬曹操》中的描述。一直以来,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大多从文学作品中得来,掺杂了不少演绎成分,那么,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据唐际根介绍,曹操高陵的出土文物改变了文学作品中的曹操形象,揭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许多研究成果更是首次公布。
汉代大力推崇孝道,国家通过“举孝廉”选拔官吏,只要孝名远扬便可获得晋升渠道。由此导致两汉社会厚葬之风不止,过度祭祀风行。人们为亡者建起华丽墓室,在墓地营造祠堂、竖起石阙。一时间“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仪不能止”。生活在东汉晚期的曹操反思厚葬之风,将过度祭祀称为“淫祀”,呼吁禁止。他任济南相时,曾毁坏祠堂,禁止淫祀。文献载其“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晚年的曹操大倡节俭,提倡薄葬。“结合其生前思想行为,判断他曾拆祠建陵十分合理。在曹操高陵发掘前,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拆过别人家的祠堂。我觉得这一点很有趣,就写了出来。”唐际根说。
据其助理,也是“七女复仇”复原图制作者钟雯介绍,曹操高陵内出土的画像石可确认的有伯夷叔齐、七女复仇、鲁秋洁妇、宴饮出行图等。曹操高陵中大型画像题材互补,与东汉晚期祠堂中常见的故事题材一致,很像是某处祠堂画像石中的一部分。这些画像石在铺设时画面朝下,图像有明显的后期斜刀凿抹痕迹。同时,画像石的题材、雕刻技法和画面人物的穿戴显示,这些铺设在墓葬地面画像石的年代早于曹操“为寿陵”的时间。这些现象基本可以证明这些画像石来自被毁掉的早期石祠。曹操开此先河之后,毁汉代石祠并以其石材构建墓室的事件多有发生。
考古还原文化自信的印记
在见证了曹操高陵发掘过程和多次观摩出土文物的基础上,唐际根撰写了《曹操墓真相》一书,并于2010年出版。该书平息了社会上部分对曹操高陵真伪的质疑声,也展现了他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对大量资料的“死磕”钻研。近年来,伴随着对墓室、随葬品的深入探究,也为了跟进学界的研究成果,唐际根又出版了《此处葬曹操》。
大量现场发掘照片、古今文献对比、场景“咬合”式还原……书中,唐际根毫不吝啬地将曹操的真性情放大,让大家看到没有文学雕饰下的人。“现在考古很热门,大家都喜欢聊考古、关注考古,但什么是真正的考古?通过此书,我想把考古研究的方法和套路告诉大家,其实,考古不深奥。书中我将曹操高陵的判定证据链来源、确定墓主人的下葬年代或身份的证据等一一用通俗语言说明,让考古和读者之间没有距离。同时,我还想告诉大家曹操高陵是怎么定义的。为什么曹操被葬在安阳,而不是他的老家亳州。”唐际根表示。
当被问及,书中为何没有“我认为,我推测”的表述时,唐际根表示,因为在曹操高陵刚被发掘时,社会上充满了质疑声,需要考古界还原真实场景。因此,该书通篇从考古实物出发,摈弃主观推测,力求客观论证。
“来了就是深圳人”有历史溯源
人要思考现在和未来,就离不开回看过去。在唐际根眼中,历史塑造今天,预知未来。
“将时间拉长后你会发现,社会发展存在规律。考古能观察到这些规律。深圳的海岸线上有几处与今天的深圳密切相关的遗址,如距今约7000年的咸头岭遗址、距今约3000年的屋背岭遗址等。在咸头岭遗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物与湖南北部同时期的文物风格一致,记录了古人从湖南的高庙遗址,经过郴州的千家坪,然后到深圳咸头岭的跨省迁徙历史。”唐际根表示,历史上的南北交融,东西互通,形成了今天的深圳文化特色。7000年前如此,700年内也如此。
比如宋、明以来历次移民,同样是“带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千千万万个‘我’来深圳生存,从而形成了交流、吸纳、创新的氛围。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了就是深圳人’。”因此,“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是有历史溯源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