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点亮“烟雨霞灯”——双牌县作协文学采风创作活动纪实
(资料图片)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傅德盛 周凌志)秋日炎炎,铄石流金。近日,“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双牌作协大型文学创作活动在永州市双牌县泷泊镇霞灯村拉开序幕。省委网信办驻霞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乡村振兴局、县文联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省市县文学团体作协会员3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旨在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度挖掘湖南在乡村振兴补足中的积极探索和感人故事,以文学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深入研讨座谈
霞灯村,位于双牌县城以东,全村大部分自然村滨临潇水河畔,背靠阳明山系,素有“烟雨霞灯”美誉,是典型的湘南山水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乡村数字治理特色试点单位”和“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这次,“湖南百名作家写百村”活动将霞灯村纳入了写作村庄参考村名单,体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是对霞灯村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与会者认为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均以高度的责任感、满满的幸福感全身心参与这次采风研讨,并形成了初步的成果。
采风研讨发现,霞灯村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名村史诠释了霞灯的沧桑演变,即从汉唐安史之乱的龙虎关、雷石镇、到抗战时期的水东村,到集体大生产时期的‘霞光万丈,灯火璀璨’,一步一步走向新时代生态文明背景下和美乡村的‘烟雨霞灯’”。在研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表达了对霞灯文史研究的浓厚兴趣,并作了史实史料分享。霞灯地处两山夹一水的关口,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史兵家必争必驻之地。汉唐时均有重兵驻守雷古镇(良村与霞灯村域内);1976年在霞灯村的磥埠出土了东汉灵帝时的墓葬,经专家鉴定系军人墓葬。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霞灯人民参与“双牌水库”和“双牌水库右干渠”的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霞灯村旱涝保收,鱼虾满舱,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作家、诗人蒋建辉说:我的记忆中,霞灯是修机耕路最早的村庄之一。这也体现当时霞灯村的农业生产兴旺的状况;上世纪70年代三年“霞灯知青点”的设立,带来的不仅仅是时代的文化元素,更是历史轨迹的见证。知青们与贫下中农同吃同劳动,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欢歌笑语,一片祥和。
一线采风交流
与会人员在畅谈到新时代“换了人间”时,兴高采烈,又无不笔墨欲试。作家、书法家唐彦说:写乡村振兴,重点是要写出怎么振兴的,要围绕振人、振形、振业、振文来写。如要写霞灯的桥,以前是没有桥的,现在已架起了潇水一桥,二桥也还在施工;要写路,原来没有路,现在有了“双红公路”、“平霞路”、“泷河路”等;要写文化,有历史人物元结、唐节、徐霞客、周敦颐、何绍基、王船山等人的足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与霞灯有关,好好挖掘,会很精彩,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结合好;要写人,就要写出这片土地上,为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干事的人。省委网信办自2021年驻村以来,干了那么多的事,大家有目共睹。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打造霞灯振兴这张品牌;更为要写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振兴路上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都是靠人去奋斗和实现的。写振兴的历史,就是写人的历史。我们作家要抓住“人”这个写作核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写活、写丰满。
参观重点项目建设
会上,与会代表认为霞灯的振兴,是时代的缩影。当前,在霞灯这片热土上,县委县政府精心部署,打造了花千谷、泷泊国际慢城、日月湖湿地公园、氟泉温泉、永和公园等文旅产业项目,我们必须用心挖掘,精心构思,尽心写作,以文学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书写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与会人员还到现场参观了村域“潇水二桥”“氟泉温泉”“华瑞科技”“新农人培训基地”等建设项目。所到之处,听介绍、深交流、看成果,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霞灯人作家、诗人傅德盛、蒋陆海,边看边回忆起儿时的往事,深感家乡的变化巨大,更为家乡的振兴而骄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