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金融 > 正文

当前聚焦:笑传温情,孝庆端午!温州乐清多元开展端午特色主题文明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珈玮 吴秋秋


(相关资料图)

又是五月五,粽叶再飘香。香粽是人们最钟情的味道,软糯可口,唇齿流连,或咸或甜,皆是世间好味。独乐乐,不如“粽”乐乐,温州乐清市翁垟街道端午节期间以“粽”为媒,全面聚焦“一老一幼”“全龄友好”型社会创建等主题,多元开展节日特色主题文明活动,为辖区各群体带来节日的温情。

孝,藏在浓情蜜意里

在欢度端午佳节之际,翁垟街道下辖各村社依托文化礼堂文明阵地,同步开展“笑传温情 孝庆端午”系列主题活动,将传统佳节文化和孝行文化相结合,为辖区老人带来舒适暖心的浓情端午。

6月19日,在河西文化礼堂处处是欢声笑语。巾帼志愿者们在空地前忙碌着,洗粽叶、泡糯米、淋粽灰、备粽馅、包粽子……分工有序,有条不紊,在一圈一绕之间现包了肉粽、蜜枣粽、蚕豆粽等各色粽子,为该村及周边的老人准备了粽子宴,将佳节氛围送到老人身边。

“我们早早进行了筹备,提前购买新鲜食材,选取适合老人们食用的菜色,由巾帼志愿者们亲自动手,希望能让老人们品尝家的味道、节的氛围、孝的关怀。”后桥村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为老人提供的长者圆桌宴,收获了大量好评。餐桌上飘起蜜粽的甜香,里面藏着代表浓浓蜜意的馅儿。该村村民陈大爷在享用过营养丰盛的菜肴后,竖起了大拇指:“我今年80多岁啦,第一次和这么多老年朋友一起参加这么热闹的宴会,真的感觉节日氛围特别好。”

这样的场景,是翁垟街道近期专项推动“孝文化”进村社,倡导孝行文明新风的集中缩影。

在端午当天后桥村结合孝文化主题,拉近“邻里情”。特组织20来位老奶奶“香”聚一起巧手制香囊。老人们认真挑选制作香囊的花色面料,聊着家常,装上所需的药包,兴致盎然地开始缝制,一块块普通的布料通过大家的巧手变成一个个精美的香囊。这一针一线间不仅穿出了传统文化的新传承,更融洽了邻里关系。

各村社不但在主题活动中融入孝文化元素,更集中关怀辖区银龄长者,为他们提供集中用餐、集体活动、义务诊疗、志愿服务、困难关怀等多项服务,解决辖区老年人生活困扰,让“孝”的氛围走深走实。

笑,裹入缕缕温情里

正在翁垟街道多个村社同步上演的还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行动——浓情端午浸润童心”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后桥村,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让村工作人员点朱砂、系彩绳。现场工作人员说:“点朱砂还包括画额,在小孩子额头上画‘王’字,可以趋避毒虫,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五彩线系到孩子们的手腕上,把浓浓的端午祝福送给他们。

“先准备8跟彩绳,将彩绳轻轻对折,打个结,再将相邻的2根线两两打结。”东塘下村工作人员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绳发给该村孩子们,并详细讲解了编织要领。然而编蛋袋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大家小心细致,生怕一不小心打错了结,有些孩子和家长合作,一人双手拿线一人编织,把不同颜色的线套在线圈上,将彩线按一厘米的长度进行编结·····

连日来,一根根五颜六色的彩绳在街道后桥村、东塘下村、九房社区的孩子们手中飞舞着。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蛋袋是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孩子们把鸭蛋装进亲手制作的蛋袋里挂在胸前,脸上洋溢出满满的成就感,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快乐与传统文化的厚重,也催生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

传承端午民俗文化,自然少不了让孩子们参与体验一翻亲手包粽子。“选两张粽叶,滑溜的那面朝上,把它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放糯米。”一旁的南街村志愿者“老师”拿着粽叶手把手教学,小朋友们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动手往粽子里添加不同的馅料。折叶、盛料、压实、裹叶、扎绳,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不停翻转,形状各异的粽子被“五花大绑”了出来。劳动创造的幸福、传统文化的基因,随着一个个小小的粽子在孩子的心底悄然滋长。

爱,就在家门口

在庆祝佳节过程中,翁垟街道各村社更注重对辖区弱势群体的关怀,由村社两委、妇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们组成多个“翁垟关爱小分队”,带着孩子们亲手包的粽子,前往辖区各低保低边、困难户、残疾人家庭中开展集中慰问,碧绿的粽叶、莹白的糯米,加上香甜的蜜枣、咸香的肉,不止是端午的气息,还有绵绵的爱和传承。

每到一处,小分队除了送上佳节礼品和慰问品之外,还贴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所需,了解生活现状,一一登记在册,方便后续进行关怀帮扶,感受到家门口实实在在的温暖。

“端午节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作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我们要让全体街道居民共同感受端午文化在身边传承,共建浓浓‘粽’情,民族有‘艾’的邻里大家庭!”翁垟街道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