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固收:近期TL表现强劲的原因主要有二,定价了什么预期?
近期TL表现强劲的原因主要有二:① 超长债现券市场表现亮眼;② TL上市后交易盘参与热情高。
从跨期价差来看,市场对年内短端利率,并未包含流动性大幅收紧的预期,关键在于,对于远期中长端利率是否包含了利率大幅上行的预期?我们认为,暂时不宜过早下利率拐点已至的结论:
【资料图】
1) 从跨期价差角度来看,不论和年内水平对比,还是和2020年下半年“强信用”周期时基差水平对比,当前跨期价差仍不足以表明市场在定价“强信用”周期的到来。与此同时,股债“跷跷板”效应也会加剧远期合约“折价”从而使得跨期价差上行。
2) 从基差角度来看,市场暂时并没有给本次债市回调包含了较大程度的的预期。当前TF和T主力合约基差基本处于25%到50%分位之间运行,虽不可谓低,但也并不高。但TL主力合约基差低于T合约,表明市场对短期内长端利率的大幅上升依旧相对“乐观”。
1、国债期货定价了什么预期?
1.1
国债期货表现为何如此强劲?
近期TL表现强劲。虽然本周(2023年7月24日-2023年7月28日)债市受政策预期影响,利率出现一定程度调整,但TL仍展现出了“抗跌”的态势。
从目前合约的最廉交割券来看,按净价乘以转换因子计算,本周T2309对应最廉券230006.IB累计跌幅为0.30%,T2309对应跌幅为0.36%。而TL2309对应最廉券210014.IB累计跌幅为0.66%,TL2309对应跌幅仅为0.44%。
实际上,在6月中旬降息落地,债市演绎“利多出尽”后,TL表现一直不弱。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时超长端,为何表现如此强劲,当下期货市场又蕴含了对后市怎样的预期?
整体上,我们认为,TL上市后表现强劲主要归因于两方面:
1) 现券市场超长债表现亮眼。回顾2023年以来,3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累计下行幅度并不亚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我们在上期报告《博弈预期,选利率还是信用?》中曾经指出,市场对政策预期的博弈,是6月下旬开始交易盘参与长端利率债交易的主要原因。
在此格局下,如果从期限利差角度来看,今年以来,30Y-10Y利差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即便本周债市出现一定程度回调,但超长端上行幅度不及长端,导致期限利差被动压缩。这也表明,对于超长债的做多情绪依旧较为浓厚,这是造成TL表现强劲并且抗跌的最直接原因。
2) TL上市后,交易盘参与热情较高。由于对超长债有套保诉求的机构本身有限,叠加超长端现券本身波动较大,机构参与程度不及其他合约来得高,目前国债期货中TL的日均成交量并不高。
但如果从换手率角度出发,从6月份开始,TL的换手率开始逐渐上行,目前已经超越TS成为所有国债期货中换手率最高的合约品种。因此,目前来看,机构对于TL的交易热情并不低,合约的流动性溢价也使得TL整体表现不弱。
1.2
当前期货包含了怎样的预期?
诚然,交易盘的积极参与是近期TL表现强劲的主要原因,本周对于“政策底”的预期确实使得期现市场出现了一定调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利率拐点将至,而目前国债期货又包含了对于未来利率走势怎样的预期呢?
从跨期价差来看,除了2年期合约,其余合约当季与次季合约价差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行,表明市场对年内短端利率,并未包含流动性大幅收紧的预期,但是关键在于,对于远期中长端利率是否包含了利率大幅上行的预期?我们认为,暂时不宜过早下利率拐点已至的结论:
1) 跨期价差包含的预期仍不足以表明市场在定价“强信用”周期的到来:
①和年内相比,在经历了今年2季度以来的“债牛”行情后,10年期合约跨期价差始终位于低位运行,上周债市出现调整后,当前价差水平仍在年内较低水平,与5月上旬价差水平相近。
② 横向对比当前价差水平与2020年5月下旬开启的“强信用”周期相比,也明显“定价不足”。
除此之外,价差的上行可能由类似股债“跷跷板”效应带来。回顾2023年以来的股债行情不难发现,沪深300和T跨季价差日度回报率呈现显著负相关效应,而本周的两个交易日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对次季合约有一定“抽水”作用,从而加剧了远期合约的“折价”。
2) 从基差角度来看,市场暂时并没有给本次债市回调包含了较大程度的预期。2023年以来,国债现券市场的走强,使得国债期货合约基差始终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水平运行。在经历了上周的债市调整后,当前TF和T主力合约基差基本处于25%到50%分位之间运行,虽不可谓低,但也并不高。
与此同时,由于TL合约上市不久,无法通过与历史进行比较获得当下估值水平,但是理论上,由于超长债收益率较长债来得更高,这也意味着TL合约的基差理论上应高于T合约,但截至7月28日,TL主力合约基差为0.22低于T合约基差0.25,这意味着市场给予目前超长债期货的定价比10年期国债期货的定价更显“乐观”,或许表明市场对短期内长端利率的大幅上升依旧相对“乐观”。
风险提示:需要警惕流动性的“退潮”;历史数据不能完全作为未来市场走势参考;模型测算可能存在误差。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