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金融 > 正文

江苏锡山:探索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新密码”

乡村产业振兴,土地是核心资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空间是关键要素。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乡村公共空间被私搭乱建、随意侵占的现象并不鲜见,乡村产业发展也常常面临“无地可用”“望地兴叹”的尴尬局面。2021年11月,无锡市锡山区被确定为江苏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承担起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改革的试验任务。改革试验究竟能否激活乡村资源,释放改革红利?仲夏时节,记者深入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和鹅湖镇鹅湖村两个试点村,一探究竟。

摸清底数,村庄规划有据可依


(资料图)

“村庄是村民的家,因为是家,往往‘清官难断家务事’”,锡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超说起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难点痛点,感触颇深,“村民建房盖院、搭猪棚盖鸭舍,你多占一寸,我多用一尺,初期并不起眼,可时间积累下来,就成了乡村产业振兴、村庄提档升级的‘老大难’。”

针对这一难题,锡山区的改革试验从“摸清底数”入手,开发建设了“锡山区乡村公共空间管理信息平台”,将公共空间治理涉及的基础资源数据、违法问题反馈、管理机制落实等各类信息集成一体,初步形成了全区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一张图”、管理服务“一个库”、共享交换“一平台”的整体格局。目前,试点地区的2029户农户、46万平方米宅基地和99宗超过43万平方米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均已录入系统。

“摸清了家底,用起来才科学,管起来才高效。”杨超给记者举例,依托公共空间管理信息平台和人居环境整治的“随手拍”系统,农村宅基地违建、侵占集体土地、私挖乱建鱼塘等违法行为被更加精细地监测和管理,截至目前,已经有20余次侵占乡村公共空间的行为被及时劝阻,极大地降低了乡村公共空间的拆违治违成本。

腾笼换鸟,乡村空间科学利用

行走在鹅湖村的谈更上居民点,132户村民院落错落有致,南青荡湖碧波荡漾,玫瑰文化产业园鲜花芬芳,“过去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城里人巴不得能落户乡村。”鹅湖村村民谈祁祥说。

鹅湖村的谈更上片区原有28户农民,房屋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结构早已不合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村庄翻建的过程中,锡山区以推进谈更上美丽农居示范点为契机,由村民自愿申请腾退原有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搬迁至规划的谈更上片区集中居住,变“要我拆为我要拆”,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

“最初大家都持观望态度,随着谈更上片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申请的村民越来越多,目前已经供不应求。”鹅湖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新告诉记者,随着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数量不断减少,集中片区居住可以带来多重效益,一是村民对原居住地宅基地腾退可以增加乡村公共空间,为村民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供了用地空间;二是居民集中居住点可以更加集约地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道路修整、照明设施、公共图书馆等都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三是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用来发展乡村产业,更容易促进产村融合发展,为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目前,沿着玫瑰文化产业园和南青荡湖,谈更上片区和江苏省的两个特色田园村摇塘圩、蒋塘坝已经连成一线,未来村民不仅可以从事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还可以以民宿、农家乐等方式加入乡村文旅产业。下一步,我们还将着手推进村民集中居住点的二期工程,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村庄公共空间治理带来的红利。”说起鹅湖村的未来,徐新信心满满。

产业升级,乡村价值高效激发

站在谢埭荡村的总体规划图前,可以感受到这个村庄正迸发出蓬勃生机。谢埭荡是个传统的渔村,历史上,渔民靠水吃水,以船为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渔民集体上岸后,一口口水塘就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谋生方式。

“鱼塘是村民的命根子,可小鱼塘分散经营,农房七零八落、菜园杂乱无章,极大地制约了谢埭荡的发展。”谢埭荡村党支部书记华东明说, “2022年初,村里规划要新建餐饮、渔文化展示的农旅载体,却面临着缺口达100亩的配套建设用地缺口。”接到试点改革任务,谢埭荡村两委多方调研考察,决定借改革之机,对村庄空间进行深度整治。

整理河滩荒地、鱼塘经营权收归集体重新发包、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开展耕地“小田并大田”、逐步腾退低端小散企业,近两年来,谢埭荡村围绕村庄规划深入治理“三块地”,在产村融合的思想下进行村庄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

村委门前100多亩老旧鱼塘,正在恢复成湿地,展现渔村的生态多样性;废弃农房、杂乱菜地等40亩低效用地发展成农业研学基地;过去由37户农户分散经营、乱堆放现象严重的800亩鱼塘,被整治成岸线齐整的生态化鱼塘并筑巢引凤给两家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养殖澳洲小龙虾和长江三鲜刀鱼,每亩租金从原来的500元提升到2500元;150多户农户住进了新居,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腾出了3000多平方米宅基地;与此同时,村里28户小散企业也开始逐步腾退,腾退完成后,100亩建设用地的缺口即将补上。

“还想开展自主经营,又无力进行规模承包的村民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华东明指着规划图上的“渔家乐”和“传统渔业”板块告诉记者,村民可以在这里开展家庭经营,但是“小而散”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我们要对经营主体的经营方式、卫生环境进行考察,不达标的不能获得经营权。”华东明态度坚定地说。

“从实践中可以看到,乡村公共空间的调整优化正在激发出乡村前所未有的价值。这也提醒我们,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乡村公共空间的收益分配机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徐雪高说,“新增的建设用地,要按照取之于集体、用之于集体的思路,将整理出的乡村公共空间尽可能留给村集体,用于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只有让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村庄空间治理的红利,这一改革才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