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麻了 再信一次“光”?
如果问A股投资者近期的感受,会有“跌麻了”的感慨,对于关注或持有新能源的投资者来说更加如此。相比与市场宽基指数,新能源跌幅更大,特别是在前期已经从高点跌了近一年后,短暂企稳再次进入下跌的趋势。
如果从今年光伏的装机量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需求均有很大程度的超预期,但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却一直在跌跌不休。光伏指数行情极限的跌幅空间还会有多大?又该如何看待后市的行情?
从历史上去看,光伏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的行业,而是还具有高度的“政策周期”性。在过去的十年间,A股光伏指数有四次大幅度的涨跌。
(资料图片)
第一次为2013-2015年间,此时国内光伏行业受到美国及欧洲“双反”,光伏行业发展受到重挫,市场由国际转回国内,政府也适时推出鼓励政策,推出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国内光伏装机量开始大增。受到政府补贴带来的刺激,加上创业板大牛市的开启,光伏指数期间涨幅超过2.7倍,期间最大回撤仅不到18%。
第二次为2015至2018年底,从国外市场转回国内市场的光伏企业,带来了国内光伏装机量井喷式的增长。到2017年底时,中国光伏发电全面领先全球,2017年当年光伏发电装机量达1.3亿千瓦,同比增长68.7%,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增幅达53.6%,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的光伏企业也从高度依赖出口全面转变为出口和内销并行。技术层面,电池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光伏电池片步入PERC技术时代,光电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并逐渐走向市场化。
光伏装机量暴涨的另一面,政府补贴正在逐渐退出市场,因此装机量的增长并未带来资本市场中光伏的大牛市。到2018年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即光伏行业的“531新政”,光伏上网电价将进一步下调,度电补贴进一步缩紧,光伏指数应声大跌。
从2017年底到2018年底,光伏指数基本呈单边下跌趋势,区间最大跌幅近50%,接近腰斩。
第三次为2019年至2021年末,随着“531新政”影响的降低,以及2018年底欧盟双反政策的取消,光伏从底部强势反转,中国“碳3060”目标的确立,推动光伏迎来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双碳目标带来的了下游需求的再次井喷,并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涨,硅料从底部的8万元/吨最高涨至近30万元/吨。从2018年底至2021年底的三年多时间里,光伏指数成为A股当之无愧的长牛赛道,期间涨幅近四倍,最大回撤仅不到30%。
除了双碳目标带来的需求井喷外,光伏技术的成熟使得光伏发电替代其它发电方式成为可能,光伏发电于2022年正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在光伏产业长期光明发展前景的预期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新增布局与跨界扩张。无论是硅料、硅料、组件等主材,还是胶膜、背板、光伏玻璃等辅材,新增产能均翻倍式增长,上游原材料端从供给不足逐渐走向全面的供给过剩。
不过行业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意外,光伏供给过剩的格局被俄乌冲突延迟了近一年的时间。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发生能源危机,能源价格的大涨侧面凸显了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欧洲户用光伏市场大增,带动光伏资本市场中的强势反弹。随着俄乌冲突对能源价格影响的降低,光伏需求也随之退步。经过三年多的狂奔,光伏产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过剩时代。
从2022年至今,光伏指数已经从最高点回撤约48%,历时约12个月。如果从以历史最大跌幅的角度去对比,当前光伏指数跌幅已经堪比2018年“531新政”带来的影响,跌幅与当时近50%的幅度相比相差无几。目前滚动市盈率不到14X,同样是历史最低的位置。所以,毫无疑问,光伏指数是处于在上市来的最低位置。
客观上看,光伏估值是处于历史最低区间的。但是,低估值并不是光伏能上涨的理由,相反,本就处在最低估值位置的光伏指数,近期再次跌近10%。
导致近期光伏指数再次下跌的原因,既有大环境的外因,也有产业层面的内因。
外因方面,一是作为全球风险资产的定价之锚,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不断走高,全球权益类资产价格均下跌,近期表现为全球股市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二是国内经济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同样导致股市全面下跌。这些因素是导致近期股市表现较差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光伏而言,作为一个成长属性的赛道,投资风险偏好的降低和估值带来的压制,使得成长风格比价值风格表现更差,因此相比较去看,光伏等成长属性的老赛道,跌幅更大,表现更差。
而内因方面,关键仍旧在于光伏产业当前的供求格局。
需求端来看,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屡创新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1-7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9716万千瓦,同比增长158%,约占全部新增电源装机的56.44%,其中 7 月新增18.7GW,同增 174%,环增 9%。当前,光伏累计发电装机仅次于火电,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光伏快速发展带动投资效果明显,1-7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013亿元,同比增长54.4%。其中,太阳能发电1612亿元,同比增长108.7%。仅从国内需求看,从1-7月,国内装机量持续性的超预期增长。
但外需较差,虽然1-7 月电池和组件累计出口 136.0GW,同比增长了20.8%。但7月单月,电池组件合计出口 16.72GW,同比降低了4.5%、环比则降低13.3%。
综合国内外的需求来看,在国外高电价的对比下,海外的户用光伏需求仍然极具经济性,进而推动需求的增长。所以,当前来看,需求增速并未显著下降,甚至有所提升。
供给的过剩仍是当前光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但不利因素正在缓解。从最上游的硅料价格走势看,硅料价格于2022年11月触顶后,不断下行至2023年7月底最低的7万元/吨,近期随着硅料价格跌至产业链合理水平附近,开始逐渐有所反弹。
以最新的数据来看,根据8月23日硅业分会公布的硅料最新价格,N型料成交价8.40万-9.30万元/吨,平均为8.9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5.32%。单晶复投料成交价7.20万-8.00万元/吨,平均为7.72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3.21%。单晶致密料成交价7.00万-7.80万元/吨,平均为7.5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3.30%。单晶菜花料成交价6.70万-7.50万元/吨,平均为7.21万元/吨,均价周环比上涨4.19%。
在价格走势上,多晶硅料价格已经连续6周上涨,持续维持了上涨态势。虽然硅料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反应了下游仍旧高涨的需求,但上游原材料仍旧处于价格的低位。更重要的是光伏产业当前存在的隐患——价格战。在经过两年的全产业产能扩张后,当前光伏产业的产能远远高于实际需求,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就是目前价格战的产物,但从价格战的结果看,当前尚未有价格战带来的产能出清,因此价格战维持时长、竞争烈度仍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也因此会带来市场对于龙头企业盈利能力预期的不确定。
不过,从产业端实际的开工和排产来看,市场可能过于高估供给过剩的影响。以上游硅料价格的反馈,近期硅料价格明确触底后,N型硅料价格率先反弹,其原因就是在于下游快速增长的 N 型电池产能释放所驱动的上涨和分化。
综合来看,2023 年以来,尽管在需求端光伏行业的装机、招标、出口等数据持续超预期,但因市场对供给过剩带来的价格战担忧始终未减,对价格战导致企业盈利失速的担忧一直存在,因此即便光伏装机一次次超预期,相关企业盈利一次次超预期,都未反映在股价上。
但随着硅料价格逐渐触底,行业正式确认进入绝对过剩状态,市场担心的恶性价格竞争,和因此而导致的盈利能力降低并未发生。随着风险偏好的修复,或将迎来对于这些极度悲观行业预期的修复。在当前估值底、市场情绪底、预期底的三重底部下,对于光伏而言,可以更加乐观的看待后市的行情。
(黄大智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