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新冠变异株出现!“三阳”要来了?最新研判→
新冠“二阳”高峰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最近陆续有网友称自己“三阳”了。加之新出现的新冠变异株EG.5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引发了不少人关注。
(相关资料图)
新冠变异株EG.5的出现会引起“三阳”吗?感染EG.5变异株会有哪些症状?
“需要留意的”新冠变异株EG.5
在中国的流行率从24.7%上升至45%
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8月9日表示,正在追踪几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包括目前正在美国和英国传播的新冠病毒变异株EG.5。世界卫生组织当天宣布,将新冠病毒变异株EG.5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世卫组织通过评估病毒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和变异能力等方面,将变异株分为“监视下的”“需要留意的”和“需要关注的”三个类别。
EG.5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亚变异株XBB.1.9.2的“后代”,于今年2月17日首次被发现。自7月初以来,EG.5导致的新冠感染病例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从全球来看,EG.5相较于其他流行的变异株有着显著的增长优势,其感染占比从6月19日到25日这一周的7.6%,增至7月17日到23日这一周的17.5%。同一时期,EG.5在中国的流行率从24.7%上升至45%,在美国与韩国也分别达到了12.8%和19.3%。
并不比早期变异株风险更大
引发症状与此前类似
世卫组织表示EG.5的传染性可能更强。EG.5已显示出导致患病率增加、具有生长优势和免疫逃逸等特点,这种生长优势和免疫逃逸特性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EG.5可能会导致病例发病率上升,并在一些国家甚至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但世卫组织表示,迄今为止尚未有新冠感染严重程度上升的报道。根据世卫组织的声明,全球范围内,EG.5引发公共卫生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与XBB.1.16和其他目前流传的“需要留意的”变异株所带来的风险一致。
EG.5引起的症状与其他新冠病毒毒株相同,例如喉咙痛、流鼻涕、咳嗽、鼻塞、发烧、疲劳、身体疼痛以及可能的味觉或嗅觉丧失。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言人称,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和疫苗预计仍对该变异株有效。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疫苗接种仍然是抵御未来新冠疫情的最佳防御措施,因此人们尽快接种所有符合条件的疫苗仍然非常重要。
#新冠三阳的人开始陆续出现#登顶热搜
医生称“三阳”的情况很少8月11日,#新冠三阳的人开始陆续出现#登顶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距离自己“二阳”才过去不到一个月。
新一波新冠流行真的来了吗?8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7月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及新冠重症病例数都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相比6月,7月全国报告的新增新冠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分别减少1513例和174例。
目前,我国新冠病毒阳性率总体仍处于低水平流行。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上周接受采访时表示,门诊新冠感染人数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仍处于低水平流行。虽然不排除感染者会继续增加,但现在门诊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和二次感染的患者,“三阳”患者非常罕见。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三阳”的情况也很少。该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国内新冠感染水平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平稳或者说低谷的阶段,短期内重复感染、三阳的情况很少。“确实我们也碰到过在短期内,可能三个月以后又感染一次的情况,但是大多数患者都是比较轻症的。”王新宇说。
不过,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今秋11月左右。
专家:我国尚无需担心新疫情
普通人不用太在意所谓几阳的问题“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变异株EG.5仍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家族的一员,其对人的毒力没有增强,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更强,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较大。”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告诉记者,总体来看,变异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围内,我国尚不需要担心EG.5可能带来的新一轮疫情影响。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介绍,我国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多个监测系统来检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例如从哨点医院收治的病例采样进行病毒测序来监测变异株的状况,通过医院报告的病例来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通过污水病毒监测等工作收集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信息,并评估其影响。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新的变异株的致病性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个人层面除了日常的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外,无需过度担心。
8月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上新冠阳性的次数越多,症状越轻。随着新冠阳性感染的不断增加,机体不断出现交叉免疫,所以症状会越来越轻。如果出现了所谓“三阳”,很多人可能都没什么症状。“甚至有时候可能某天早晨起来,嗓子有点不舒服,喝点水可能就没事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免疫正常的普通人来说,不用太在意所谓几阳的问题。”王刚说。
编 辑 |王 宇 校审| 张姮姮
来源 | 健康时报(ID:jksb201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