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志不移——记退役军人于德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邓国光 李涛 杨偲
(资料图)
年近期颐,褶皱的脸上写满岁月的痕迹,但每当国歌和军歌旋律响起,老人总是目含敬意,深情致以军礼。这一刻,老战士神采奕奕。
于德泉,吉林省榆林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辽沈战役、解放锦州、解放洛阳,解放武汉等战役战争,屡立战功。退役后服从组织安排来到郴州。于德泉说,他不是英雄。但他所做的一切,却尽显英雄本色。
峥嵘岁月 百炼成钢
“在党的教育鼓舞下,我的心就一直向往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因此,我在部队学习训练很刻苦。”1947年9月,17岁的于德泉毅然决定参军入伍,经过艰苦生存环境和战火考验,锤炼出不怕苦、不怕死的顽强意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参军后于德泉,一路从辽宁锦山打到了天涯海角。在解放战争中,他浴血奋战,九死一生。1948年7月,于德泉接到了紧紧作战任务。彼时的吉林下着大雪,梨树镇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要想背着几十斤重的弹药箱穿过封锁线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让咱上咱就必须上!”当时还是新兵的于德有幸泉背着5箱手榴弹、扛着三八步枪踏上了他的征战之路。这场战争牺牲不少和他一起入伍的战友,让他至今难已忘怀。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在锦州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对战,15日攻克,全歼守军。11月解放了沈阳、营口。在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于德泉所在的部队,一线作战,不少士兵被国民党军队炮弹击中,倒在了海南岛解放的前夜。讲到这里,于德泉激动的说到,“那个时期的干部,为党的事业考虑的多,为人民群众考虑的多,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很多同志都是为了保护别人献出了生命。”建国后,湘西剿匪依然任重道远,于德泉的所在部队又开始了剿匪战役,历经重重困难,克服艰难条件,湘西剿匪取得最终胜利。
初心不改 入党无悔
每当在面临选择,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组织需要什么”“只要组织需要,我一定遵从组织的号召”。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打响了。于德泉所在的部队奉命南下阻击敌人。在一次阻击战役中,面对炮火疯狂轰炸,眼看着炸弹就要炸到连长的身上,18岁的于德泉想都没想立刻将自己的连长扑倒,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自己的连长和队友们。一阵狂轰乱炸后,于德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战场上活着下来的。“那个时候想都没想一下,只想着一定要救人,哪怕是牺牲自己”。年逾90岁的余德泉坚定的说道。
1949年1月,于德泉在战场上光荣入党,“入党的时候我特别激动,那个时候能入党的都是特别听党话,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这是我最骄傲的事”,70多年前的入党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当问他为什么要入党?他果断答道:“跟着毛主席走,为革命而入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朴素而整洁的房间内,一身戎装挂在于德泉的床边。每当8月1日,他都要把军装在身上。离休后,一套老式职工宿舍,于德泉一住就是30多年,一张简易书桌上摆放着《毛泽东选集》,老人简单朴实的生活无不折射出朴素的情怀和崇高的精神。
“离休不离党。”于德泉始终把保持清廉本色当作头等大事,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从未懈怠。生活中,他从自身做起,为儿孙做榜样。他从来不让家人们占离休干部医保政策的“便宜”,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担心医疗费用花销太多,只要身体一有好转就要求马上出院,过着俭朴的生活。“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于德泉对党的恩情,就像一粒种子,栽下“为民谋福的初心”,浇灌“永跟党走的忠心”,绽放“为党工作的责任心”,坚守“正直一生的真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