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媒体 > 正文

中国的造舰能力是美国的63倍!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造船业完工量60万吨,减去下水的合计10万吨的军舰,民用造船业完工量只有50万吨。

2022年中国海军列装了总吨位15万吨的9艘新式军舰,全年造船完工量则高达3786万载重吨,占到世界总量的47.5%,差不多是韩国(第二名)的2倍,中国造船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已经连续第13年稳居世界第一。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按世界吨位计占世界总量的53.2%;


(资料图片)

中国船企手持订单量占据全球造船业总份额的72.6%。

中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093家,全球前十大造船厂中,有6家中国企业。

世界第一海权国家,美国呢?

能造军舰的造船厂,只剩下通用贝斯造船厂、英格尔斯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巴斯钢铁造船厂和阿冯达尔工业造船厂这5家。

其中,只有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能造航母,除了航母,它还负责建造美国海军50%以上的核动力潜艇和50%的驱逐舰。

2021年在南海“撞山”的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要到2026年才能排上号完成维修!

美国造船业甚至都无法形成健全的产业人才梯队建设,一旦遇到战事,后果不堪设想(笑)。

7月初,美国和印度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美军舰艇可以到印度维修。

考虑到印度曾经多次击沉、修沉过自己的军舰潜艇,不得不说美国人心真大。

经常有人评价俄乌冲突,不打不知道,一打才发现俄罗斯这么拉胯。

其实中国海军官兵,早就发现了,并含蓄的称其为厚重的历史。

当中国的造舰能力是美国63倍的时候,一旦真的发生点什么,谁会是下一个厚重的历史呢?

01

中船特气,你不知道的造船厂“副业”

1966年,中国船舶第七一八研究所在扬州成立。它的职责是解决舰艇空气再生和净化问题。

60年之后,七一八所旗下的特气工程部,中船特气在科创板上市。

星空君曾经意外的发现有一批创电脑的显卡是中船旗下的一家公司做的,看完中船特气的招股书,又意外的发现现在它的主营业务竟然是做光刻机用的特种气体。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造船业是一个国家全面的重工业产业链的体现。在造船的过程中,会整合各行各业的产业链,不仅仅是机械加工等产业,软件甚至芯片制造业都是造船行业的重要支撑。比如韩国最大的造船厂“恰恰”也是三星。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2022年,受益于国家芯片产业相关政策、下游客户需求增加以及主要产品产能和产量持续增加,公司实现营收19.56亿,较上年同期增加12.9%;实现净利润3.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92%。

公司的营收构成中,90%以上是面向芯片业的特种气体。

02

韩国人急了

世界第二大造船强国,是韩国。在大型LNG船等方面,韩国的技术全球领先。

但正在成为过去式,中国船企正在悄悄的吞掉韩国船企的订单。尤其是尹锡悦开启了对华敌对策略后,中国的产业升级,没有一丝丝心理负担,第一步就是把韩国的产业碾碎吃干抹净。

2022年之前,中船特气的第一大客户是京东方。

正是京东方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追赶,让三星被迫在面板行业出让利润。如今除了高端型号比三星略逊一筹(但并没有明显代差)外,京东方为首的中国面板企业在全球具有绝对优势。

2022年,中船特气的第一大客户是长江存储。众所周知,长江存储被制裁。

但它能顶着制裁,把SSD干到白菜价。

星空君买了2T的买4T,屡屡买在半山腰。被宰的开开心心的,代价是三星迎来了金融危机以来的利润最差财季,暴跌96%。

一边抢着三星的造船订单,一边抢着三星的存储订单。

大国崛起,总要有小民献祭。

除了长江存储和京东方,中芯国际、华立等知名芯片企业都是公司的主要大客户。

依托于中国的芯片产业链,中船特气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经排名第九。

在供应商端,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是电力、镍以及液氮等。

在2020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中,来自馆陶县祥瑞化工的采购额达到了4600万。

中船特气在邯郸,而馆陶县是邯郸市下的一个县,和它隔壁的山东聊城市的冠县,位于黄河故道,因为地理环境恶劣,都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

当芯片等高附加值产业链下沉到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之一,中国的产业升级的意义,就实现了。

03

关联交易风险

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关联销售占各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57%、 1.85%、 0.76%、0.72%,关联销售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关联销售占比相对较低。

关联采购占各年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46.05%、 35.78%、 13.19%、 11.81%,关联采购规模降幅明显,但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张,未来公司可能会增加对关联方的采购规模。

从关联交易形式看,关联销售可以忽略不计,但关联采购需要重视。公司已经“预警”,将来关联采购规模要扩大。

尤其是中船集团这种超大集团型公司,需要格外关注关联交易。旗下多家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考核、市值管理等需求,存在着通过联手优化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可能。

在公司营收规模变化不大,或者产品销售构成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了增幅较大的关联采购,那就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了。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