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洞见】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8月22日电(分析师郭桢)7月份,我国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延续向好态势。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势头向好,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1-7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1%;7月份,智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新能源产品较快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绿色转型推动工业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工业运行情况看,7月份工业生产月度增速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从累计增速看,保持基本稳定。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与1-6月份持平。7月份PPI同比降幅收窄有利于企业营收改善,有利于工业生产恢复。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的巨大需求,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工业的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使制造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了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钢铁行业完成1.5亿吨去产能目标,电解铝、水泥行业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危化品生产企业完成搬迁改造任务有序推进,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国际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进入“十四五”以来,工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9%,完成阶段性目标,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10种重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总量达3.85亿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与此同时,绿色增长新动能也显著提升。2022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达到96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接近或超过85%。今年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24.9%和26.6%。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5.1%和52.3%。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向好,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产品较快增长,对上下游行业带动也在增强。
同时也需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因此,要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统筹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努力使绿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
二、能源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近十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从3.3亿千瓦增长到13.8亿千瓦、增长了3.2倍,装机占比超过一半,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风电光伏连续三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10座三峡电站发电量。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17.5%,比2012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新增非化石能源消费累计实现碳减排超过70亿吨,平均每度电的含“绿”量达到36.2%,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已达1亿千瓦。
日前,我国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露天矿排土场光储电站——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露天矿排土场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我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恢复治理、绿色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能源露天矿排土场上,利用露天矿的三座闲置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占地面积7500亩,装机规模15.3万千瓦,每年可输送绿电2.24亿千瓦时,可供超2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
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由“十三五”末的77%提升至91.2%;推动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5%。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2022年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49.84亿吨,同比增长4.4%;水路货运发送量85.54亿吨,同比增长3.8%。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374.7万辆,同比增速均超过40%;保有量超162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
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当前,我国正行进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是要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进步、提升效能等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达标排放,降低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其自身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助力传统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相涌现。5G应用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44.3万套,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九年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兴产业大多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存续,持续加大对重点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目前,4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持续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新兴产业将不断点燃新的发展引擎。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面向世界的大数据产业集群、打造节能环保产业万亿俱乐部、创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今年以来,不少地方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主动性,在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更多有效举措。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