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媒体 > 正文

国宝回家!湖北流失海外瑰宝这样返鄂

国宝回家!湖北流失海外瑰宝这样返鄂

近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冲上热搜,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喜爱,该剧讲述中华文物拟人化复苏后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国的故事。随后,“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等话题也冲上热搜。

文物大量流失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从其流失之日起,我们无不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重返祖国的怀抱。

“湖北文物”特梳理湖北两件(组)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家之路,祝愿众多还在“流浪”的文物早日回家!


(相关资料图)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整体鉴定为一级文物

追索归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曾伯克父青铜器一组8件,有1鼎、1甗、1簋、2盨、2壶、1霝,组合完整,制作精美,铭文丰富。8器均有铭文,共330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专家将它们整体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曾伯克父鼎,2019年追缴,春秋早期,器内壁铸有铭文45字,大意为伯克父甘娄用讨伐仇敌所得的吉金制作了此鼎,用以祭祀祖先,祈求长寿。

器上均有器主名及“甗”“盨”“霝”等器物的自名,十分珍贵。特别是其中两件盨,器型较为罕见。

曾伯克父鼎铭文拓片。

铭文显示这组青铜器作器者应为同一人,系“曾伯克父甘娄”,“曾”为国名,排行“伯”,字“克父”,“甘娄”为其名。有专家称,目前曾国考古所知,“曾伯”一般是曾侯的大儿子,可见其地位尊贵。

经对这批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综合研究,结合锈蚀产物分析与锈蚀层性状观察等,专家认为,这批青铜器应为近年自湖北随州春秋早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盗掘出土。

曾伯克父盨(2件),2019年追缴,春秋早期。盨是盛放黍、稷、稻等饭食的器具,流行于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已罕见。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补充和印证了之前曾国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发现,为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礼乐制度和曾国宗法世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对青铜器的断代与铸造工艺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国宝回家路——

执着追索 5月,

促成流失文物回归

2019年3月初,疑似我国流失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现身东京文物拍卖市场,引发各方强烈关注。国家文物局立即启动流失文物追索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文物鉴定、考古资料比对、核查文物进出境记录,迅速锁定该组文物应源自湖北随州曾国墓葬,并掌握了文物为近年遭盗掘、走私出境的重要依据。

曾伯克父甗,2019年追缴,春秋早期。

国家文物局在广泛搜索信息的过程中获得一条关键信息,这批文物于2014年在上海出现,经向全国21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查证,均未办理这批文物的临时进境或出境手续,有力证实这批文物应为2014年之后被非法出口至日本。

3月7日,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综合会商,确定了通过外交努力和刑事侦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追索的工作策略。3月9日,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明确指出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系非法出口且疑似被盗掘走私文物,依据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

曾伯克父簋,2019年追缴,春秋早期。

同时,公安部大力推进刑事案件侦办,上海等地公安机关第一时间调查取证,迅速查明案件关键信息。在外交努力与刑事侦查合力推动下,日本拍卖机构公开声明中止文物拍卖,局势得到初步控制。

在政府施压、刑事侦办等多重压力的传导下,2019年7月,文物持有人向国家文物局、上海公安分别表示,愿意无条件将文物上交国家。

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日本使馆全力支持下,以最快速度完成文物日本出境手续,8月23日携运文物星夜抵京,8月24日凌晨安全入库。

随后,国家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称,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践案例。

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归国后,在2020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首次展出,并亮相2021年春晚“国宝回家”特别环节。目前,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出。

东周铜敦:用于盛放谷物,具有较高价值

这件嵌地几何云纹铜敦,年代为战国,高22.8,口径17.5cm,1974年于秭归斑鸠窝出土。

铜敦。

1974年,当地村民挖出一个半球状铜器,将它送到当时的秭归县文教局,文物干部看后认为该铜器应还有一半,带领考古人员到出土点果然挖出了另一半。

这件铜敦通体呈球形,上下均有对称的S形兽体钮三个,以便平稳放置,顶部和底部饰涡云纹,其余部分铸有蟠虺纹,合盖处上下各有一对对称环形耳。

研究认为,该铜敦用合范法铸造,并运用了分铸、铸接技术,全身花纹细腻流畅,精致繁缛,是东周时期用于盛稻稷等谷物的器具,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据介绍,出土东周铜敦的地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还发现了古墓葬群。这里出土较多东周楚式铜器,对研究鄂西地区楚文化面貌及巴、楚文化关系等有重要意义。

国宝回家路——

“铜敦追回案”,开启追索流失

海外文物新篇章

这件东周铜敦,后被不法分子偷盗后迅速转移到美国,引发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国宝回归故事。

《人民日报》曾在头版报道国宝回家路:

我国失窃的东周铜敦在美即将拍卖。由于中方要求,索斯比拍卖行决定停止拍卖,并提出如果中国方面能够证明该铜敦所有权属于中国,将与委托人一起以捐赠的形式把铜敦归还给中国。

纽约索斯比拍卖行的铜敦与中国的失窃铜敦联系在一起,要从1988年的11月中旬说起。当时的湖北省博物馆老馆长谭维四先生正在美国做学术交流,听一位台湾朋友讲索斯比拍卖行将于本月29日拍卖的文物目录里,有一件估价20万美元的铜敦极像湖北随州出土的文物。谭先生回国后,立即将这一重要信息向湖北省文化厅做了汇报。当时随州并没有文物被盗情况,只有秭归屈原纪念馆发生过铜敦被盗事件,于是公安机关锁定索斯比拍卖行的铜敦即秭归的东周铜敦。

目标锁定后,中方迅速准备证明材料,一方面文物部门负责提供文物出土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加紧对文物失窃案件的侦破工作。1989年5月,在我国提供大量确凿证据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代表政府前往美国海关,收回了在湖北秭归被盗的国宝——“东周铜敦”。同时,两名文物盗窃犯被判死刑,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铜敦追回案”成功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追回流失海外文物的新篇章。

如今,东周铜敦回归祖国的怀抱,在湖北省博物馆永久展出,它的传奇故事也被拍成了《国宝即将拍卖》和《国家宝藏之复活的三叶虫》两部影视剧,以此警醒人们珍惜文物,保护文物。

期盼更多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

从2003年开始的圆明园兽首回归到2015年甘肃大堡子山遗址被盗金饰片回家、2018年回归的青铜虎鎣、2021年亮相春晚的佛首石雕……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国家地位及综合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华文物回归祖国。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2019年9月被成功追索。整组青铜器铸造精致、保存完整,均有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0年10月,部分从英国回归的走私文物,包括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等珍品。这批文物归国历时25年,是中英两国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

2020年12月,已流失整整160年的马首铜像正式归藏圆明园时,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感慨道:“每一件文物的返还都很不容易,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

据中国文物学会此前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数量就达100余万件。

另一项统计显示,从1949年起,相关部门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已促成了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成功回归。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所曾说,中国有个传统,国之重者,国土与国宝。文物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抢救国宝、保护文物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中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也是世界流失文物大国。众多流失文物散落海外,国宝们的归家之路仍然坎坷。

期盼它们早日回家!

(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王戎飞】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