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
新华社南昌8月14日电(记者戴浩、程迪、姚子云)江西省崇义县麟潭乡,林农刘庭胜最近正忙着补种阔叶树。“我们本地常见的针叶树所产碳汇不高,而阔叶树叶子大,产生氧气也多。”祖父和父亲都是靠砍木头、卖木头维持生计的刘庭胜,没想到自己这一代,靠“卖空气”走上致富路。
7月18日,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望仙谷景区。新华社记者戴浩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刘庭胜所在的崇义县提交的第一批预售1000吨碳汇以每吨50元的价格在江西省碳中和平台售罄。当地林业专家预估,崇义县未来10年的固碳量将达到30万吨,这意味着当地光靠“卖空气”就能入账1500万元。
从好空气中尝到“甜头”的不止崇义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1亿元。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随着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生态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8月12日,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药湖上的太阳能光伏板。(黄枚峰 摄)
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药湖,水面,太阳能光伏板延绵至天际;水下,鱼儿在欢畅游动。
“通过在水面架设光伏电板,水域温度要比开阔水域低4摄氏度左右,水中氧气含量更高,利于渔业养殖。”国网南昌供电公司职工艾涛介绍说,这种“光伏银行”产生的清洁电能,经过流湖110千伏变电站并入电网,去年经过此条线路的上网电量达2549.88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万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5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0%。以2005年为基准年,从2006年到2022年,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47.3亿吨。
生态优势和自然美景正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中国通过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底色”更足、“磁力”更强。
盛夏时节,位于江西九岭山腹地的靖安县中源乡,尽管位置偏远,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却涌入近3万名游客。
“身上无棉,莫上中源。”中源乡党委书记喻雪刚说,中源乡森林覆盖率近90%,夏季平均气温仅18至22摄氏度,凉爽的区域气候吸引了大批游客。
守好生态资源,清凉也就有了好价值。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3.27%,游客们乘皮艇顺流而下,溅起层层水花。“我们这的漂流格外火热,仅7月份游客数就突破3万人次。”江西梅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廖瑞鹏说。
在中国各地,减碳增汇正演绎着日益丰富的场景。
在贵州毕节市,当地通过出台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和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办法,已颁发5张林业碳票,计入二氧化碳减排量28.3万吨,利用碳票抵押贷款4600万元;浙江云和县探索“经济产出价值+生态环境增值”的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式,截至2022年底,云和县共挂牌出让8宗“生态地”,获得163.5万元生态环境增值;在江西,抚州市中心城区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参与的碳普惠已累计减碳超万吨……
“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绿色产业更好地转化为真金白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中国在巩固绿色生态资源的同时,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