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数码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面收尾,国家大剧院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剧院综合体

北京向东25公里,京杭大运河水悠悠流淌。运河两岸,悄悄铺开大尺度绿化,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拔地而起。


【资料图】

15日,记者走访了即将竣工的三大建筑。形似大幕拉开的北京艺术中心在阳光下泛起点点银光,大运河博物馆仿佛被五片船帆错落铺满屋顶,144根“银杏树干”撑起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好像一片林海。

形似大幕拉开的北京艺术中心在阳光下泛起点点银光。

“三大建筑”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截至目前,三大建筑项目主体结构及外立面装修工程已全面完工。室内机电工程已完成95%,室内装修工程已完成90%,室外市政及景观工程已完成80%。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5%,已进入工程全面收尾阶段。三大建筑项目预计于9月底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竣工后,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北投集团将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最好的效果满足人民对高品质文化休闲的美好期待。努力将三大建筑项目建设成为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张扬新时代民族气质的璀璨文化明珠。

北京艺术中心: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

三大建筑建成后,将如何投入使用?国家大剧院城市副中心剧院前期筹备组负责人江涛介绍,北京艺术中心有音乐厅、歌剧院和戏剧场,加上小剧场和露天剧场,总座位数5700个左右,体量与西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本址相当。通过2023-2027五年的发展,将逐步实现年度650场演出(其中涉外演出比例30%)、600场活动的预期规模。

伴随2023年内北京艺术中心的正式运营,它与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发展格局。大剧院将以“一院三址”整体超过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11个剧场和13000余座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运营主体的剧院综合体。

144根“银杏树干”撑起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好像一片林海。

大运河博物馆:满足多类型服务需要

大运河博物馆有“运河之舟”之称。其北侧观众共享大厅屋顶造型取自“船”,南侧主楼屋顶造型取自“帆”。

首都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兼东馆筹备处主任张宇介绍,观众共享大厅设置了开放式展览陈列、餐厅、咖啡厅、报告厅、融合厅、宣教活动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博物馆开放式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礼仪活动、文创配套服务等多类型的观众服务需要。

主楼区域主要体现博物馆基本功能,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区域组成。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结构,合理设置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及临时展览,并结合社教功能设置儿童展厅、科普展厅。同时结合博物馆业务需求,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设置了培训、文创、文化交流等配套服务功能。

另外,为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让观众增强对博物馆、文物的理解,结合博物馆文物保护及修复的职能,设置对观众开放的文保展示区,进一步丰富了观众参观体验。

北京城市图书馆: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

“如果你还认为图书馆只是一间巨大的阅览室,那一定要来北京城市图书馆看看。”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说,北京城市图书馆正为市民打造功能多元的复合型文化空间。

北京城市图书馆内设有全国图书馆行业首个非遗主题的文献馆。在这里,图书馆员以北京胡同为切入点,用非遗展品、文献史料和多媒体技术打造了一场北京胡同里的非遗文化之旅,读者不仅能在光电技术中沉浸式感受古都风貌,了解旧时北京的衣食住行、民风民俗、赏玩游艺,还有机会近距离观赏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表演。

在少年儿童馆,除了专业阅读指导、特色阅读活动、多彩展览展示等传统图书馆服务,孩子们还能通过智慧展陈、4d观影等高科技设备设施进行沉浸阅读、深度学习、交流创作,在智慧赋能、云端互联的现代化图书馆中领略奇妙的阅读体验。

元宇宙体验区利用数字资源、数字资产与智慧数据构建可视化数据景观,构筑元宇宙的线下体验场景。

文化交流区不仅设有报告厅、文化沙龙、文化访谈等多个交流空间,还打造了具美术馆特征的展厅,常年展出书画、摄影、艺术作品。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本文作者:肖彤

题图来源:肖彤 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