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数码 > 正文

健康周刊丨万宁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

海南日报记者马珂

从2022年12月份开始,万宁的医疗领域就开始做着一道精准到秒的“算术题”。

缩短8分钟32秒意味着什么?对于万宁市而言,意味着更多鲜活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回,同时,县域医共体建设背景下的万宁“体育+旅游+急救”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初步建成。


【资料图】

从0到1 建立急救体系,应对“25分18秒”的困局

省委、省政府2023年为民办实事事项中,有两项关乎急救,分别是:打造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和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可见着力提升海南区域急诊重症救治能力,打造区域急诊急救体系是护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举措。

万宁作为近年国内热门的网红旅游城市,却没有急救体系。体系的打造却面临着“2”“12”和“25分18秒”的困惑。

“2家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和万宁市中医院),一共12辆急救车(其中万宁市人民医院8辆),站点辐射周边院前急救到达现场平均时间25分18秒。车有限、人有限,投入资金有限,要想缩短平均到达时间并非件容易事。”万宁市医共体总院副院长卓剑是一名急诊人出身,万宁市的地图已经被他看了无数遍。急救车集中在中间位置,两头最远的乡镇平均到达时间要在40分钟左右,如果要开车进村,那么可能要耗掉更多时间。

“抢救的过程中,多一分钟都是对患者生命的威胁。”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强文至今都记得曾经深入村庄抢救,路况不好时,医护的心都是卡在“嗓子眼”的,被拉长的急救车程,是对患者抢救最大的威胁。

“国内的市县急救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优质医疗资源往往集中在市区内的一两家医院,急救就依托于这一两家医院,然而医院急救医护人数不能满足急救点分布的需求,而没有人,那么急救车也没办法下沉分布发挥作用。”卓剑说。

万宁市人民医院发愁的同时,每年冬天,也是兴隆红十字医院里医护最“紧张”的时段。“每到冬季,医院片区内服务的人口会猛增到3万人,乡镇卫生院没有急救能力,也有很多急救药品不能配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只能等万宁市人民医院的急救车从市区里开车过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救治能力有限,生怕耽误了患者的抢救时机。”兴隆红十字医院院长范平云说。

1+5=?医共体建设下,万宁急救体系建设的探索

2022年12月,万宁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始建立。

这打破了万宁市级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各自独立、没有关联”的局面,万宁急救体系建设也在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哎呀,卓院长又来了,来看看我们这边的急救纪录。”2022年8月16日,卓剑带着急诊科主任蔡强文到兴隆红十字医院巡查急救站点情况时,范平云早早站在医院门口等待“老熟人”的到来,那股热乎劲可是曾经没有的。

2022年12月,以万宁市医共体总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各医共体成员单位,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成员单位救治现场、120救护车实现实时指导,形成“120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住院病房——社会急救闭环管理”的“以时间轴为核心的急危重症救治”区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

同时为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依托万宁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急诊、重症医学为核心,以急救反应时间为目标,科学谋划急救体系布局;通过“一中心、五站点”模式打造覆盖全市东西南北中的15分钟急救圈网络,目前以万宁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已成功建设万宁市中医院急救站、兴隆急救站、神州半岛急救站、和乐急救站,将现有急救车分布到各站点,改变了以往120急救车只能从万宁市人民医院出发奔赴各乡镇的状况,大大地缩短了生命救护时间,预计今年底完成东兴、三更罗院前急救站点建设,进一步缩短辖区内的急诊急救半径,打通基层急救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万宁市人民医院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培训,通过市医共体总医院急诊骨干下沉到各分院进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理论与技能培训,以及抽调基层医务人员到市医共体总医院参加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投入基层院前急救服务中,进一步提升了院前救治能力,挽救众多患者生命。

今年3月2日兴隆急救站揭牌成立,当天就发挥了作用。兴隆红十字医院的医生陈伟宗回忆:“当天兴隆120救护车就出诊接回需要插管治疗的急救病人,而曾经在基层医院有这种重病号就往上转,几乎没有在乡镇卫生院实现过插管抢救。”陈伟宗说。

设在兴隆红十字医院的120急救站由万宁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派驻3组医护团队24小时轮值班,当天值班的医生温训勇当即给病人插管抢救,陈伟宗等兴隆医院的值班人员在一旁跟着紧急协助学习。

陈伟宗说,如今通过学习,他已经可以胜任气管插管的急救技能了,急诊站点设立后,带动来医院就诊人数明显增加了,从每天数十人次增加到100多人次。万宁市人民医院还给兴隆红十字医院配备了足够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月27日,兴隆红十字医院医务人员又实施了全省基层卫生院的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

如今即将入冬,兴隆红十字医院的院长和医生们都不再“慌”了,急救站点的设立给了他们足够的底气面对突发急诊情况。

从1到N 万宁市区域性急诊急救模式能否复制?

“如果不是及时的抢救,我母亲可能就丧失了生存机会。”

“万宁急救车到达现场速度很快,这让我们很安心。”

……

万宁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娇虹今年以来一直默默搜集着万宁市老百姓和游客们通过朋友圈、抖音等渠道对万宁市急救体系的认可和好评。“我从没有想到,会专门有患者家属打12345不是投诉,而是来对万宁急救表示感谢。”

“先救命再治病”成了今年万宁急救体系建设的目标。不大规模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万宁市通过盘活存量、激活基层、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将万宁市急救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体系的建立也迅速带来了明显的改变:2023年第一季度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效率,全省第一;全市15分钟急救圈初显成效,市中医院、兴隆、神州半岛、和乐站点成立后,站点辐射周边院前急救到达现场时间由25分18秒缩短至16分46秒,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区域急诊急救体系逐步完善,时间依赖性疾病救治时间明显缩短;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建成了县域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危重症医学)。

同时,通过以建设区域急诊急救体系为核心,万宁市人民医院也加强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急诊救治能力。

据悉,近期全国急诊急救会议上,万宁急救模式得到了国内关注。“我们希望在医共体建设的背景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万宁市区域性急诊急救模式,为全省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王娇虹说。

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除海口拥有独立型120急救体系外,其余市县均为依托型急救,万宁区域性急诊急救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或推广。

在我国,因猝死造成的死亡率87.7%发生在医院外,也就是说,当医生到达患者身边时,患者已不可挽救。 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等待期若以10分钟为界限,10分钟内得到抢救的心脏复跳成功率为18.9%,10分钟后得到抢救的心脏复跳成功率为4.4%,差距4倍多。

全国院前急救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急救车辆配备不足,急救装备落后及不完善,急救物资调配不力问题;

二是基层医院院前救治能力不足;

三是慢病急性发作及各种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工作救治不力;

四是医联体医院间缺乏有效协作机制,转运通道不畅,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五是院前急救与院内工作存在信息交流障碍,院前无法提前知晓院内救治资源及力量;而院内则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患者院前救治信息。

(来源:健康界)

万宁急救体系的建立带来了明显改变

2023年第一季度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效率,全省第一;

全市15分钟急救圈初显成效,万宁市中医院、兴隆、神州半岛、和乐站点成立后,站点辐射周边院前急救到达现场时间由25分18秒缩短至16分46秒,区域急诊急救体系逐步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建成了县域首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危重症医学)。

(文字:侯赛)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