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大规模船闸——引江济淮工程蜀山复线船闸工程进展顺利
引江济淮蜀山船闸全景图。刘铨旭摄
(相关资料图)
一渠清水城中过,两岸风景美如画。8月22日,来到引江济淮蜀山枢纽,见到的是一番别样的风景:一边是已建成试通航运行的一线船闸,一川碧水经过美丽如画的蜀山枢纽河道,进入高大雄伟的船闸,从南一路北上;一边是百米开外兴建中的蜀山复线船闸,塔吊林立,人机繁忙,来自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四航局)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者,在高品质建成一线船闸工程的同时,顺利实现了蜀山复线船闸首段闸墙封顶,正热火朝天的掀起施工高潮,全力以赴冲刺10月份上下闸首封顶目标。
美丽如画的运河两岸和雄伟壮观的船闸附近,不少市民驾车前来旅游观光。家住市区的汪先生拿着相机忙着对着船闸枢纽和沿岸风景拍照,他介绍,引江济淮工程是千年大工程,旷世之作,气吞山河,风景又很漂亮,是合肥市的生态新地标,也是老百姓喜欢去的游览打卡网红点。
举世瞩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造福运河两岸五千万百姓的民生工程,从南向北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际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是国家水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合肥建管处处长王同如介绍:“引江济淮工程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润泽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辐射中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供水范围涉及河南安徽两个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受水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惠及人口5117万。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底试通水通航,并于近日开始试运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引江济淮航运功能,满足腹地未来航运发展需求,减少工程分期施工影响,节省工程投资,促进合肥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工程,也于2020年12月动工,通过承建单位中交四航局的科学管理和精心施工,目前进展顺利。”
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现场航拍图。刘铨旭摄
承建单位中交四航局引江济淮蜀山船闸项目负责人吴彰彪家乡在安徽芜湖,带着交通强国的使命责任、参与南水北调千年工程的自豪和参与家乡建设的深厚感情,他和项目书记陈剑锋等班子成员带领着项目团队,自2018年10月进场施工以来,先后承建引江济淮蜀山枢纽工程(一线船闸)、江淮沟通段瓦埠湖区航道和蜀山复线船闸工程等,其中,一线船闸长280米,宽23米,按II级船闸建设,船闸最大水头差17.26米,过船一次约40分钟,一次灌排水八万立方米,是安徽省已建成的最大规模最高等级船闸。2018年10月开工,2022年12月完工,2023年4月通过交工验收。蜀山复线船闸长280米,宽34米,按II级船闸建设,船闸最大水头差17.26米,过船一次灌排水12万立方米。2020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5年5月完工,是目前安徽省在建的最大规模最高等级船闸。
5年来,中交四航局作为世界500强排名63位的中交集团旗下主力工程局,发挥国家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的优势和作用,建功引江济淮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智慧化手段,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报国,在江淮大地上,谱写了一篇兴水惠民、泽批万方的华章,助力运河沿线城乡的高质量发展,向安徽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建功蜀山一线船闸 中交建设者技术攻关和生态环保显身手
毗邻蜀山复线船闸,百米之外是已建成通航试运行的一线船闸,看着高坝屹立,绿水长流的胜景,想起项目建设团队秉着生态环保绿色建设理念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历经五年拼搏,成功攻克了一个个施工技术壁垒,让长江淮河从千年遥望走到了世纪“牵手”,项目负责人吴彰彪此时心潮澎湃。
蜀山一线船闸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江淮分水岭,面临引江济淮工程施工必须攻克的最大关隘,这里不仅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线,更是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势最高地段之一,同时还需要穿越膨胀土、崩解岩广泛分布的复杂地域,这种地质被称为工程建设中的“雷区”。1800前,曹操曾想在此开凿一条运河打通南北水路交通以满足大军南征之需,但最终也半途而废成为千年的遗憾。如今,这一千年难题又摆在了来自中交四航局的引江济淮建设者的面前。
“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干缩开裂;崩解岩则遇水松软如稀泥,等到天晴水分蒸发后则坚硬如岩石。”吴彰彪说,“在这样的土壤中开渠,如果膨胀土和崩解岩不适当处理,容易造成渠道垮塌,这也是这重大工程千年来一直难以付诸实施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千年难题,中交四航局建设团队一开始就把膨胀土和崩解岩列为重点技术攻关课题,迅速组建了项目总工王英凝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要么换土,要么改良土质,考虑工期和成本,工程选择水泥改性土,通过水泥和原有岩土中的蒙脱石、伊利石等成分进行化学反应,有效改善土壤吸水膨胀的特性。但水泥掺入的比例很重要,太低达不到效果,太高又会开裂。”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突破,发现加入最佳水泥拌制用量,可以把土壤的膨胀性降低,也可以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和空气接触,形成结构稳固的坡体;对于崩解岩,项目团队则采取了开挖过程中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覆盖封闭。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项目团队成功攻克了这一千年难题,确保了船闸基坑和航道基础的牢固。
紧接着,王英凝又带领攻关小组向蜀山船闸大体积混凝土这一技术难题发起进攻。王英凝介绍;“蜀山一线船闸混凝土方量达33万m³。船闸主体混凝土均为大体积混凝土,单次最大浇筑方量达到了2400m³,闸室底板厚达4米,比一层楼还高。”
为控制好混凝土质量,项目部成立了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为课题的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采用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温度,并在混凝土内部布设冷却水管降温,在外部加盖保温保湿养护毯进行养护,确保了混凝土内外品质。
瓦埠湖航道工程泄泥区生态固化。陈毅供图
在蜀山一线船闸上游瓦埠湖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联合有关研究机构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根据土质特点,通过种植先锋植物实现疏浚土快速固化复垦的技术,在近百种植物中优选出吸水效果佳、固土效果好且对重金属吸收效果强的皇竹草和高丹草作为固化改良的植株,将原本3至5年的固化周期缩短到了6至9个月;同时,通过模仿瓦埠胡生态环境为鱼类提供生长和繁殖场所,打造人工生态鱼巢,最后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好了瓦埠湖14个抛泥区1072万立方米的疏浚淤泥的绿色复垦、湖区生态系统优化、水土和鱼类保护,为瓦埠湖绘制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
智慧科技赋能蜀山复线船闸建设,匠心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蜀山复线船闸是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的先行工程,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村蜀山一线船闸南侧,两闸中心相距102m。在施工现场,处处可以感受到信息化、智慧化新基建给人带来的现代化气息。走进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智慧工地监控大厅,人员、材料、机械、进度、安全等状态在监控视频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重大风险源如塔吊管理、基坑防护等,项目部也专门配置了实时监测系统,进行全过程不间断监控。
“作为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蜀山船闸复线项目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数字赋能,以数字化场景应用赋能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标杆工地。” 中交四航局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项目负责人吴彰彪介绍。
蜀山复线船闸是目前安徽最大规模的船闸,现浇混凝土总量达50万m³,如何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依然是项目重点关注、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源头开始策划,运用中交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采购-生产-浇筑‘一条龙’质量管控,有效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中交四航局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项目总工王英凝说道。
由于船闸的上下闸首、闸室混凝土浇筑体积大,结构不规则,壁体厚度大,混凝土温控防裂是一大难题。项目部除了进一步提升应用一线船闸的自动化温度监测和控制成果,还积极研发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严控混凝土质量。如利用泡沫混凝土填充空箱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有效避免因混凝土分层产生受力集中部位,减少裂缝的产生;针对输水廊道不同的结构形式,针对性设置模板体系分层浇筑混凝土,缩短上下层浇筑间隔时间,减少输水廊道裂缝;研制混凝土自粘式保温保湿养护毯,解决高大闸墙侧表面保温养护困难的固疾。
与蜀山一线船闸的地基地质情况相比,复线船闸挑战更大,深基坑分项开挖量更大,基坑也更深,最大深度达到35米,加上施工场地紧邻派河,所在区域膨胀土和崩解岩大量分布,基坑施工边坡防护难度加大。为此,项目部编制了基坑安全监测专项方案,在派河侧基坑边坡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检测数据及时反馈指导基坑开挖,保证工程优质、安全、稳步推进。
同时,项目部将BIM技术运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从项目设计、建造、运维,全周期智能化介入。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施工模型,开展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方案模拟、进度模拟、复杂节点工艺模拟及可视化交底等技术应用,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BIM协同应用过程中,形成以BIM模型为载体的项目施工数据库,帮助项目构筑BIM示范工地,打造优质工程。
“为了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项目部还开发了安全教育培训智能工具箱,内含每位施工人员的个人信息、各种专业安全培训课程、各工序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课程和各重大风险源警示提醒和防控措施,并在进场前和日常的安全教育给每位产业工人播放,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项目书记、安全总监陈剑锋介绍。
据了解,中交四航局引江济淮蜀山项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在现代化新基建和安全施工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心骨和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攻坚克难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但在技术攻关中冲在前,而且在多次的抗洪抢险过程中,党员先锋队、抗洪突击队都冲锋在前,日夜奋战加固后方围堰,将河水挡在了围堰前,打赢了防洪攻坚战,为项目顺利推进发挥先锋队作用。”陈剑锋表示。
在党建的引领下,在智慧科技的助力下,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蜀山复线船闸实体质量优良,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灌注桩一类桩比率99.7%,项目质量获得质量监督机构的高度认可。“我们把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管理目标和创鲁班奖的创优目标相结合,立志推广安徽经验,践行安徽精度,谱写水运工程建设新篇章,不断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吴彰彪和他带领的项目团队,将继续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奋发作为,建功立业。
蜀山复线船闸首段闸室墙顺利封顶。陈锡滨摄
一渠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千年运河——引江济淮工程的兴建,给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给两岸百姓美好生活带来了新气象。中交四航局建功引江济淮工程,也成为江淮大地的一道风景。
货船顺利通过蜀山一线船闸。刘铨旭摄
据悉,目前,蜀山复线船闸土建主体结构整体稳步有序推进,其余结构也已进入最后冲刺攻坚阶段,主体结构计划于2023年基本完工,将为人字门等金属结构安装创造有利条件,为复线船闸顺利通水通航提供保障。(龙海飚 肖明葵 陈剑锋 高松 王雄伟 何晴 全宗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