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忧患文化的育人作用
【资料图】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孟子·告子下》。忧患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形成的一种“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理念、情感、行为和精神的总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特质与生存智慧。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忧患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强化忧患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蕴养青年学生的情怀与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忧患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从历史上看,忧患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民族发展的宝贵依托。其历史意蕴,远则追溯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先贤哲学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忧思,近则彰显于“两个务必”的政治清醒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自省自励,今则蕴含于“回头看”的历史自觉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责任担当。从内涵上看,忧患文化不仅蕴含着国人关于安与危、乐与忧、治与乱、存与亡的哲学思辨,而且饱含着对胜利时骄傲的深刻警示、对风险挑战的高度警觉与对精神懈怠的深层警醒,彰显着中华民族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精神,是超前意识、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的深层统一。从影响上看,忧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哲学与思想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史与新中国数十年建设史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催生精神自觉、提供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当下,突出忧患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推动忧患文化融入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忧患文化教育正当其时且十分必要。“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忧患文化的学习与忧患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是引导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个体心理层面,忧患意识的生成为青年理想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忧患意识越深,精神自觉越强,价值目标越高,奋斗动力越足。青年学生只有在忧患文化的引导下,增强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忧患观,方能对“己之奋斗”潜在的不足、“民之向往”尚存的差距、“国之将强”面临的挑战形成正确的认知与判断,进而实现己身之忧、社会之忧、国家之忧的融汇统一,激发自立自强、“强国有我”的自觉、情怀与担当。在社会环境层面,青年学生所面对的时代条件、历史际遇等因素使得忧患文化教育成为必然要求。如今,中国已迈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矛盾问题与愈发升级的风险挑战,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任务目标的转换与矛盾挑战的升级,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高校必须要强化对青年学生的忧患文化教育,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居安思危中洞悉形势变化,在忧患与图强的统一中提升化危为机的能力,在苦干实干中“涉滩”、“爬坡”、“闯关”,方能助其走好成才之路,担起建功之责。
历史、现实与未来是贯通的,推动忧患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源在历史,锚在现实,剑指未来。以大历史观观之,推动忧患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实现回望历史、洞悉现实、远观未来的互动共鸣,在历史的贯通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影响力和感召力。在“以史为鉴”方面,充分挖掘与运用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忧患文化资源。如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为例,通过近现代史、党史、国史等的教育,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进行反思,警醒和勉励青年学生以史为鉴,在“盛世”之下依然要保持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危机感。在“聚焦现实”方面,切实突出安不忘危、乐不忘忧的必要与必需。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阐释与运用,强化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忧与乐、安与危、微与著的辩证关系,掌握思维之钥;以“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载体,开展党情、国情、世情教育,关注热点问题,在肯定成就与机遇的同时,更须明确内外矛盾与现实挑战,助力学生增强未雨绸缪的政治敏锐性与防微杜渐的风险洞察力。在“远观未来”方面,奋力实现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的共生交融。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引导青年学生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同时,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涵养“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勇毅,展现奋楫前行的干劲,以奋斗精神磨砺品格,以乐观精神消弭危患,牢记时代使命,践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中国共产党是长于忧患、壮于忧患的政党;中华民族亦是存于忧患、兴于忧患的民族。忧患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坎坷磨难孕育而成的优秀文化,理应被传承、弘扬并实现创新发展。高校要充分用好用活忧患文化资源,突出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作者:朱伟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