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养老 > 正文

青未了|晴隆“二十四道拐”——崇山峻岭一条龙

这不就是飞旋在崇山峻岭里的一条龙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在“二十四道拐展览馆”顶上的瞭望塔的最高处,俯视“二十四道拐”,我不由暗自惊叹。

真的,它真的就像一条龙,在高山峡谷里,依顺山势,呈弯道,左弯右绕,弯弯绕绕,蜿蜒盘旋,盘旋出二十四个弧形拐弯。

它是抗战时期黔滇公路的一段,在黔西南晴隆县境内的高山峡谷里。这条巨龙,身宽6米,体长4公里,从第一道拐到第二十四道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顺着山坡呈“S”形盘旋,倾角60度。

稍微有点几何常识的人,由这些数字,就可以想象得出其雄奇险峻的真实场景。身临其境的我,目睹,自然由衷感叹。

到达“二十四道拐展览馆”之前,我们这个旅游团队,已经乘坐二十四道拐景区的观光车,先下后上,亲身体验了一番。

二十四道拐保留了抗战公路旧貌。石子路面,虽然没有大的坑洼,细微的凹凸不平,却比比皆是,远没有柏油公路的平坦如砥。车行其上,小的颠簸,连续不断,人坐其上,犹如筛糠。在60度的倾斜面上,观光车一路下行,车身自然前低后高,游客们坐在车上,身子不停颠簸的同时,免不了前倾。再加上,4公里的路程,24道拐,平均下来,每一道拐的距离只有大约166,67……米(小数点以后6,为循环小数),车身自然左右摇摆。车上人,亦不由自主随之左右摇晃。于是,一车人,一个个,大气不敢出,双手抓紧栏杆,眼睛盯紧前方,紧张兮兮,唯恐稍有差池,冲下山崖。几位女士,“哎呀”之声,此起彼伏,更加剧了紧张气氛。

起初,我也紧张兮兮,双腿紧绷,双手紧握栏杆,握得汗津津,目光亦不敢旁视。时间长了,适应了,才渐渐定下神来,看拐弯处的石碑标识的是第几拐。又看路旁一闪而过的旧军车——包括卡车、吉普、摩托车,看路旁依然保存完好的大石块砌就的上下堡坎和挡土墙。仰望山峰耸峙,山势陡峭。俯视峡谷幽深,山路弯弯。恍然觉得,自己犹如一只小鸟,飞翔在大山之间。

我这种感觉是有根据的。二十四道拐,古时候被称为“鸦关”,意思就是“乌鸦也飞不过去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今,我坐在车上,犹如插了翅膀,在旧时乌鸦也飞不过去的崇山深谷里飞翔,而且,要顺顺当当地飞渡险峻关隘,岂不是万幸?

心在飞翔,身子却依然止不住左右摇晃上下颠簸,时间长了,因颠簸带来的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浓郁,紧张心情,依然按捺不住,心里暗自念叨:啥时候能到达终点啊?

四公里的路程,似乎走了四十公里,才到达了终点站。终点站,是原来的美军加油站。稍事休息,回头远望左弯右绕的二十四道拐之后,返回。

不单是返回,还要继续上行,直达山顶的“二十四道拐展览馆”。路途更远,时间更长。返程路上却幸运,我坐在了和司机并排的座位上。坐在最前面,视野开阔,给观察带来了便利。弯绕山路,路旁景色,一览无余。

兴之所至,掏出手机,录视频。一只手擎着手机,一只手紧紧抓住车栏杆,弓着腰,身体尽量往前倾,足足录了十分钟。视频中,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山道弯弯,一路颠簸,一拐又一拐,拐拐换景,拐拐惊心。惊心之余,不由慨叹:这样险峻的山路,当年修筑起来,得有多么艰难啊?

等到登上“二十四道拐展览馆”上面的瞭望塔的最高处,俯瞰在高山峡谷里蜿蜒盘旋的一条龙,更加让我感叹当年修路的不易。

展览馆里,有很多当年修筑这条道路的历史图片、文史资料及历史文物。电视屏幕墙上,不停播放着当年参加修路的老战士、老筑路工的人物肖像图片。许多文史资料,详细记载当年抗战历史和修路往事。历史文物,包括旧军车、旧摩托、大炮、弹药箱,有关隘、鹿砦等模型,还有筑路工具,如铁锹、镢头、畚箕等。

在“修路往事”部分,有很多图片。其中几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一张,几个农民模样的筑路工,赶着驴车,驴车上,装着石头。筑路工,身材精瘦,衣衫褴褛。

又一张,同样瘦骨嶙峋的筑路工挥动镢头和铁锹,在掏挖路基。

有一张,特别打动我。一群女孩,身穿蓝色咔叽布连体工装,有地扛着铁锹,有的背着畚箕,排着队,向前走。她们,一个个,“天然去雕饰”,散发着朴实的健康美,花季脸庞,素面朝天,满脸微笑。从相貌上看,也就是十五六岁。很明显,她们是义务参加筑路的女学生。她们身后,重峦叠嶂,山路残损,满地乱石,许多筑路工在辛勤工作。

特别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们的朴实健康和花季容颜,更是她们脸庞上的阳光灿烂和笑意盈盈。她们的阳光和微笑,辐射于整张图片,让整张图片也显得明亮温暖,一切的畏缩和黯淡,皆远遁而去。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1936年建成通车。抗战以后,大量的海外援华物质,从这里运送到内地,数万名中国远征军,从这里远赴滇缅作战。二十四道拐,成为连接前线与滇缅、滇印公路两条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纽带。因为来往车辆繁多,地处晴隆县境内的二十四道拐,损毁严重,而且还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经中国政府和援华美军协商,美军史迪威将军下令,在晴隆设立公路改善工程处,指派援华美军1880工兵营整修二十四道拐。以上这些图片,应该就是当年整修二十四道拐时拍摄的。

在穷山恶水之间,在时刻都有被日本飞机轰炸的危险之时,这些女学生们,以满脸阳光和笑容,塑造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面对异族侵略血雨腥风的无所畏惧和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面对艰难险阻的乐观向上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是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审视这张照片时,我对老伴儿说,“这张照片里的姑娘们,现在,要是活着的话,最少也得九十多岁,在世的,应该不多了。”

老伴儿点点头,“说不定,还有。”

不管有没有,她们的阳光和微笑,已经凝结为民族精神象征,永久留存在这张照片上,在龙的传人身上代代相传。

二十四道拐这条龙——当年的“抗战生命线”,在黔西南的崇山峻岭里盘旋了将近八十多年。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在华夏大地上盘桓了几千年。八十多年过去,二十四道拐这条龙依然完好。几千年过去,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气势更加雄壮,腾飞得更加高远。当年筑路人所代表的龙的传人的民族精神,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更具有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摧枯拉朽勇于创新的驱动力。

从援华美军修筑和保卫二十四道拐的文史资料和历史文物中,我也被另外一种精神所打动,那就是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普世价值观。

当年史迪威将军所率领的援华美军,尤其是第1880工兵营,在改善整修二十四道拐的浩大工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牺牲。这种贡献和牺牲的历史意义就是,在邪恶的战争瘟神面前,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一定众志成城,协同作战,共同抵御邪恶,最终求得天下和平,人民安居乐业。

站在瞭望塔的最高处,遥望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的二十四道拐,默默地,我在心里举起右手,向它——致以崇高敬意!

壹点号轻舟闲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