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AI之路需走出同质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论坛”日前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聚焦“大模型及通用人工智能:问题与挑战”这一主题,各国专家展开热议。当前,大模型市场竞争可谓如火如荼,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近期更是相继发布了其自研大模型产品,加入“战局”。“百模齐放”的情况下,如何在这一赛道上将这块“蛋糕”做大?
【资料图】
运营商齐发大模型产品
作为人工智能新一轮爆发的转折点,大模型在国内爆火已半年有余。电信运营商作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的关键角色,融信息时代变革之大势,不约而同地落子大模型领域,相继发布面向行业的大模型产品。
先是中国联通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首次对外公布了旗下首个面向运营商增值业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鸿湖图文大模型1.0”,该大模型可以实现以文生图、视频剪辑、以图生图等功能。随后,在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电信发布大语言模型“TeleChat”,赋能数据中台、智能客服和智慧政务三个方向。紧接着,针对政务和客服领域,中国移动发布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
运营商手握独牌
对于运营商来说,发力大模型既是技术推进,也是产业需求。作为数据与算力的“卖水人”,运营商在AI大模型领域具有先天优势。
首先,丰富的、可按需配置的算力和网络资源。以中国电信为例,除构建以“2+4+31+X+O”梯次分布、云边协同的泛在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外,中国电信不断推动云网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在上海试点新一代智云网络,以具备高质量、广覆盖等优势的算力网络服务人工智能科创的前沿阵地。
其次,丰富的2C、2H、2B、2G的信息服务业务与大模型契合良好,能为大模型的落地提供丰富场景。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电信业务收入较为平稳增长,电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好增势。
最后,良好的政企客户基础,能够很好地推动行业大模型的规模落地。当前,天翼云已经服务政企、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超200万客户。
群雄逐鹿,需另辟蹊径
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野村综研咨询顾问张凯表示,主流的大模型都是通用大模型,都越来越趋向同质化。
从技术的角度看,通用大模型可谓“全才”,可以服务各行各业。但在TOB业务方面来看,其很难满足产业场景专业需求,还会耗费巨大的算力、数据、算法资源,导致成本的上升。那么,大模型发展之路应是通用还是专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认为,各行各业可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定制行业的专用模型。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表示,运营商发展大模型,需重点解决跨域异构算力的高效调度等新型智算技术难题,将大模型能力用于提升自身运营能力与网络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
打铁还需技术硬,无论是通用还是专用,说到底,大模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比拼,要想在大模型竞赛中胜出,还是走自己的路才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