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畅通内外循环的“双开门”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刘 昕
中国商务新闻网位于昆山综合保税区的彩晶光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块块经全自动印刷后的电路板进入全自动锡膏检测机,开始接受高度、面积、体积等全方位检查,之后再被送上全自动贴片机。在这条自动化率达99%的生产线上,每小时有18万颗电容电阻零件下线。
“公司主要从事相机及影像输出入处理系统等业务,受全球需求疲软和库存‘高水位’影响,今年的海外市场比较难做。但与此同时,国内机器人、汽车、医疗等行业领域蓬勃发展。发现这一变化后,我们积极研发机器人3D视觉等新技术、新产品。”彩晶光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筱羽告诉记者,幸亏获取了一般纳税人资格,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亿元,内贸占比由原来的不到1%提升至%,拿到了国内两家高科技企业的订单。
据了解,综合保税区内“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向国内销售货物时可以直接开具增值税发票,从国内购买原材料时也可以向卖方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可以在保留原有国外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便利地开展国内贸易,具备保税、非保税双重身份,可以助力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目前,江苏省综合保税区内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已达260家。
记者注意到,在海关总署日前推出的《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3条举措中,有不少推动综保区由原来的“两头在外”为主,转变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并重的经济功能区的改革举措,旨在让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以其中调整优化综保区检验检疫作业模式举例道,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综保区发展迎来新的使命,需要更好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由进出境便利的“单开门”,向进出境(通常所说的“一线”)和进出区(通常所说的“二线”)自由便利的“双开门”转变,更好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原有的检验检疫作业模式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综保区的功能定位”。
“我们将制定出台《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管理公告》,调整优化后的检验检疫作业模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陈振冲表示,一是原则上“只检一次”。明确检疫工作原则上在综保区与境外进出环节实施;检验工作根据进出综保区货物来源流向灵活实施,同批货物“一线”“二线”环节最多检验一次。二是时空上“前推后移”。符合条件的待检验的进口货物可依企业申请在进境口岸、综保区内或货物最终使用目的地实施检验。通过前推后移的方式,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三是两头在外货物“特例豁免”。对综保区内企业入境后复出境的货物,免予实施检验。四是境内区外货物“国内便捷”。对于国内市场进入综保区保税仓储后,再次流入国内市场的货物,不实施检验。
“通过调整优化作业模式,实施差异化检验措施,实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陈振冲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