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约 春不负——记全国文明家庭王晓静家庭
【资料图】
平报融媒记者 杨德坤 文/图
8月30日,风轻云淡,空气里满是初秋的舒爽宜人气息,迎来新学期开学季,舞钢市实验小学老师王晓静在全力做好备课之余,盘点总结着暑假的生活轨迹:带领“拾穗行动”获助儿童赶赴杭州,参加少年成长计划助学活动;回来后来不及休整,即投入暑期公益晨诵活动,在27天的时间里吸引两万多名孩子、102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奉献服务时间达2148小时;多次深入乡村一线,发放“暖流计划”舞钢驿站“暖心大礼包”捐赠物资......“满满登登”的假期,满是“公益的印记”。
公益永远在路上,而这条路,王晓静坚定地走过了17年: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晓静加入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当年,她即把自己仅有的2000元积蓄加上偷偷借来的2000元钱捐给了“爱心成就大学梦”活动,自此在志愿者服务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拾”。
王晓静所供职的舞钢市实验小学是全国留守儿童示范校,在校的1600多名学生中有将近一半是来自舞钢市农村及周边县市的留守儿童,从初当人母、初为人师的那一刻起,王晓静便迸发热量、诠释母爱、播撒爱心,在老师、妈妈和志愿者3个角色中自如切换。
学生张晨曦(化名)是一名跟着奶奶生活的孤儿,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总是充满羞涩、内向以致时常自卑。王晓静注意到这一细节后,不但专门为他补课,还鼓励别的孩子多去帮助他。最终,在王晓静的持续帮助下,从二年级到四年级,小晨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脸上也多了许多阳光笑容。每到周末接送的时候,小晨曦的奶奶逢人就夸:“俺小孙算是遇见了贵人,王老师就跟孩子的妈妈一样。”而像小晨曦一样享受过王晓静“特殊照顾”的孩子,在舞钢市实验小学陆陆续续有200多人。每逢周末,这些“回不了家”的孩子们或跟着王晓静参加公益活动、或免费观影甚至跟着回家吃住,潜移默化间,温暖在流淌、爱心在播撒,快乐自信的种子在留守儿童的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私下里都亲切地称她为“妈妈”。
2016年9月开始,王晓静利用工作之余,组建“五防”讲师团、开展儿童“五防”安全课程进校园活动,通过对学生进行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防灾害和防意外教育,教给孩子自我预防方法、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截至目前,“五防”讲师团足迹遍布舞钢市全境,受益学生达10万余人次,而儿童“五防”项目获得平顶山市教育系统百姓信得过学习品牌,并引得周边县市公益组织及教育机构前来取经学习。
随着经验的成熟积累和资源的日渐丰富,王晓静参与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她先后争取而来并积极参与负责的“焕新乐园”“拾穗行动”“暖流行动”以及地震捐款、疫情防控等公益行动,无不在当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间,经她本人直接参与或间接争取的爱心活动捐款捐物年均达到上百万元,她本人先后获得“舞钢好人”“省文明市民”“道德模范”等称号,并被聘任为多家爱心公益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其家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在2020年底还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在王晓静的亲身示范带动下,其家庭人员也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各类公益活动更是全家出动献计出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女儿方思源,从初中起即跟着妈妈做公益,多次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成为汶川地震捐款舞钢第一人,并先后荣获“感动舞钢人物”“平顶山市美德少年”“河南省美德少年”“河南省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还于2011年入围中国好人榜;丈夫方云宏不仅在背后默默支持着王晓静的公益事业,还在工作之余参与各类捐款助学、疫情防控等公益活动,一家人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心家庭、文明家庭。
文明之花默默绽放,和谐社会如沐春风。王晓静家庭始终坚持向上向善,以家庭“小美”聚合文明“大美”,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浸润社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