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运动 > 正文

北医70%学生未来将外迁,在京医学院校都有了新校区!

北京共有4所高等医学院校。至此,4校新校区都尘埃落定。其中,3所院校的新校区布局在京郊。北京协和医学院新校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

撰文 | 燕小六

日前,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北大怀密中心)项目设计方案进入公示期。方案明确,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新校区位于怀柔科学城东区、密云云西MY00-0502街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约33万余平方米。建成后,新校区将承接北医70%的学生。


(资料图)

北京共有4所高等医学院校。至此,4校新校区都尘埃落定。其中,3所院校的新校区布局在京郊。北京协和医学院新校区位于天津市静海区。

怀密中心:北医的“增量”

“怀柔科学城”跨密云、怀柔两区,是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截至今年7月,科学城内科研人员达1.8万名,科学设施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围绕物质、空间、地球系统、生命、智能等5大科学方向展开探索。

一直以来,北大深度参与科学城建设。2022年11月,科学城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竣工。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在相关活动上,用3“首个”、1“最大”来描述该工程,即首个由北大作为法人单位承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个由北大作为法人单位明确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的项目;首个由学校顶层设计,理、工、医、信息等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大型有组织科研项目;也是总投资最大的单体教学科研建设项目。

上述竣工仪式同时传出消息:科学城另两个重要项目,北大怀密中心、北大专题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正在推进落地。在科学城相关项目介绍中,北大怀密中心被单独列出,称“规划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医学教育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目标……重点围绕协同创新、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四大平台,布局创新药物研究院、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为了吸引北医,密云区在洽谈配套工程建设之初,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在2022年6月的怀密中心项目建设协议签约仪式上,密云区称将举全区之力,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做好人才住房、交通出行、子女就学等服务保障工作。因密云区距离城中心有一定距离,区委区政府专门建设人才公寓、计划提供两三千套住房,给予北大、进行人才安置。

2019年,时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告诉媒体,北大怀密中心是增量,是对北大医学现有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临床诊疗等功能的拓展和外延;现在的校区是存量,将聚焦在内涵式发展,在校园和学科等方面都将建设得更好。“老校区有很好的文化传承和厚重的历史,是所有北医人的家和根,我们会把它建设得更好。新校区将按照前沿国际创新的方向发展。”

“外迁”,北京医学院校发展的重要一步

北医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我国政府依靠自己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2017年,北医有6个学科进入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在2019-2023年医学界“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该校一直位列医学院校的第一方阵,排名在第2至第4之间徘徊。该校还拿下2021、2022两个年度的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分值第二名。

虽然名声在外,但在近年国内大部分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北医的招生和毕业生数量没有明显增长。据北京大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在2019-2022共3个学年度,北京大学的全体毕业生数量增幅为1.5%-2%。期间,2020-2021年度,北医毕业生数不增反降,较前一年减少5人。

这一定程度和教育资源有限相关。《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年文章称,北京市约70.7万名高校师生集中在中心城六区,其中海淀就占了60%以上。北医就坐落于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学院路。同一条路上,还有另外5所高校。

《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文章指出,有限的空间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2010年的北医第五届二次教代会上,时任北医副主任李鹰报告称,与1950年代的学区面积相比,北医校园面积增加不多,发展和建设始终是在这个空间里进行。“空间微增,但人员和教学科研发展飞速,供需矛盾的日益紧张,尤其是科研用房的窘迫,已经成为滞缓医学部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根据李鹰介绍,国家立项要求高、审批难、程序复杂,建设资金需求多、缺口大、落实困难等,都是推进校区改造的难点。《关于北京高校外迁的探讨及思考》指出,北京土地资源稀缺也是无解的难题。

医学院校原有校址难扩增,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也面临改扩建限制,这或影响扩招医学生们的临床实践。《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明确,首都核心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城市副中心也不能成为“看病中心”。其中提出一系列“禁止”,包括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设医疗机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五环路以内,禁止新设三级医院;不再批准增加三级医院的编制床位总量。

2015年,北京市提出“加快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动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向外转移和疏解”。次年发布的《北京“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在京津冀区域内合作办学、学科共建。

“外迁”成为北医发展棋局上的重要一步,也是北京其他几所医学院校都在走的路。

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天津市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中心等。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设立在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内,有效弥补了该地区高教资源不足的窘迫境遇。

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也已发布招标公告。项目选址位于大兴新城生物医药基地组团东北角,占地约72.25公顷,包括教学和实验组团、科研组团、实验动物楼等建筑。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动作更快。2010年,该校开始规划建设位于房山良乡大学城的新校区,于2015年迎来第一批本专科生。根据该校校领导在不同时期的表述,中医药大学落户房山,解决了学校教学资源短缺的瓶颈问题,是改善办学条件的根本途径。

《新京报》报道显示,202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本科招生计划为1900人。这较10多年前显著增加。该校2012年的本专科招生章程显示,当年共计招生1290人,其中本科1100人。

不光医学院,医院也在“向外走”

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光要教,还得能练。因此,医学院校在外迁同时,会在当地布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

具体建设方法多样。比如,和当地现有医院协作、共建。2020年11月,密云区医院正式成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密云院区行政领导班子由北大医院全面接管,负责院区各项管理工作。北大医院中心院区的职能部门对应密云院区的各职能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由中心院区选派科室主任担任密云院区相应科室负责人,并统筹协调中心院区和密云院区的医疗工作,酌情组织教学、科研工作。密云院区每年可选派不少于40人,到中心院区进行轮训、学习。

2006年,首都医科大学携手大兴区人民医院。后者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深谋远虑的首医目前在怀柔、密云、延庆等京郊区域,都设有教学医院。

良乡地处北京市房山区内。2018年6月8日,房山区中医医院正式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

另一方面,医学院规划新校区时,也会考虑盖一所新医院。今年2月,备受瞩目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初展新姿。该院以在建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为基础,将原有血液病专科医院改造为三甲综合性医院,总床位约1000张。

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大兴院区建设开始招标。年末,《北京日报》报道,房山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作为良乡大学城配套设施,新院区将利用紧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区位优势,实现科研教学用房共享。

北医也计划在怀柔科学城附近,主导建设一所三甲级研究型医院。

医学院校和医院不断“外迁”,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就有了抓手。根据《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将协同推进部分央属、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雄安新区、北三县区域、北京南部和西部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带动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资料来源

1.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

2.北京大学“十四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3.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北京大学将建设昌平新校区,北大医学部此前已布局密云. 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

5.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高校外迁问题研究.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03):1-6.

6.对北京市高校外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17(01):32-37+53.

7.北京房山:中医医院新院区2025年投用. 北京日报

8.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医学界

责编:钱   炜

编辑:赵   静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