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展览 > 正文

对话劳模工匠谈奋斗 | 宫艳红:创新奋斗铸就“石油红”

对话劳模工匠谈奋斗


(资料图片)

全国劳模宫艳红是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六采油作业区第三采油管理站一线采油工,主要负责油水井管护、设备维修保养等。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她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把脉生产难题、开展技术革新、培养后备人才,为企业分忧,为发展助力。

1、您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宫艳红:作为一名一线采油工人,我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油气增产、效益开发核心工作,继续提升油水井管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智化设备的监控与维护技能,确保油水井高效生产,并解决生产难题。

作为一名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我还要进一步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团队在油水井管理、设备单耗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多产实效,努力研制一批在提高效率、节能降耗方面成效显著的创新成果,用实际行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2、目前,各地、各领域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您从事的领域,谈一下本行业面临哪些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如何破解这些阻碍?

宫艳红:我认为首先就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重大。作为国有能源企业,要求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担当,坚定不移推动油气增储上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历程,已进入低渗透、高含水期,二氧化碳驱、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稳产增产的重要举措之一,提质增效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石油提出提高采油、注水、集输三大系统效率的工作要求,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拿我所在的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来说,近年来,我们面临着原油物性差,油井日常维护难度大;油井免修期低于同行水平;油井井筒和地面管网腐蚀严重,提质增效难度依然很大、安全环保风险大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卡点和瓶颈呢?立足我所在的石油行业,就是要统筹能源发展和安全;落实在岗位,就是要解决生产难题。我要做的就是通过个人,带动团队、带动身边的广大员工,持续增强自身技能本领,让每一口油水井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智慧,汇聚力量。

宫艳红对停运设备进行安全隐患整改。

3、高质量发展对一线技能工人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哪些新挑战、新要求,如何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宫艳红:高质量发展对传统产业工人提出“创新精进”的挑战和要求。这就要求一线石油工人不仅要苦干实干,还要会解决问题、会创新创造。

近两年,我所在的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党委持续凝聚思想共识,先后组织党员骨干分批次赴西柏坡、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学,这些举措都让我们一线劳模、工匠不断拓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能源转型对传统产业工人提出“知识升级”的挑战和要求。中国石油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

能源转型对我们一线技能工人的工作范畴、知识结构提出新要求,我们要立足生产岗位,进一步树立油、气并重的生产观念,加强与石油伴生天然气的高质量回收和综合创效工作等新能源开发工作,这些工作迫切需要一线技能工人掌握多种本领、熟悉“宽频”业务、增强知识储备。

此外,数智化发展对传统产业工人提出“技能破界”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力推进“数智中国石油”建设,深入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构建全球共享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步伐。

当前,我们大港油田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一线石油技能工人突破传统专业技能、增长数智化运维本领,既能守正创新又能踏实苦干,以不断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宫艳红在测试光杆温度。

4、在推进本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以劳模、工匠为代表的技能工人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宫艳红:我们首先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以劳模、工匠为代表的技能工人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四精”“四创”“四增”的大港石油精神。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能够自觉践行拼搏奉献的精神。例如,我们组建劳模先锋队,开展油井抢投、设备抢修工作20余次,为一线员工作出榜样和表率。

我们还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劳模、工匠岗位在基层,工作在一线,为发现生产问题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为革新成果的研发提供最详实的一手资料。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更易吸纳有创新爱好和能力的员工加入工作室,实现团队的扩大。

近两年,我们创新工作室开展“治理油井伴生气排放污染”等难题攻关50余项,产生革新成果36项,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奖项16项。其中“油水井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等2项团队攻关项目经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综合创效5000余万元。

此外,我们还要发挥技能引领作用。近年来,我所带领的创新工作室通过自选动作和组织规定动作,有效促进了后备人才的选苗培养和技能提升,先后提炼出“四类培训法”和“五个一学习法”,摸索出“目标化、互动型、阶梯式”培训模式,培养出33名采油技师,并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大港油田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得11金、13银、19铜的好成绩。

宫艳红在丛式井取油样。

5、最近5年,您在本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创新成果,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您对本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宫艳红:近5年,我带领工作室在创新方向上调整了思路,由单一性转为系统性看问题,不断强化问题提出质量、问题解决质量和成果转化质量,使一批成果得到高质量的转化,在生产现场发挥实际作用。

例如,我们在油水井提质增效、提高系统效率的大方向上寻找方向和突破口,让系统化的问题显现出来,综合系统的开展攻关。

我牵头攻关“油水井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项目,针对油井光杆偏磨密封失效、抽油杆打捞原油溢流等生产难题,开展逐项攻关,革新研发了12项配套的、系统的创新成果,应用油井盘根平均密封周期由15天延长至214天,设备免修期延长2-3倍。该项目也突破了油井井口密封的行业技术空白,对行业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成果应用数量的增加。我们的创新成果实现从研发初期的极小范围应用到规模化应用的蝶变。从试探性地应用于自己所辖范围内的油井或者设备上到应用至油田生产的角角落落。同时,我们也获得各级组织的支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发现新的问题,调整完善再应用,形成一个良性的、高效的闭环过程。

宫艳红在生产油井现场处理生产难题。

还有,我们的成果应用效果更好了。我们根据现场迫切程度和成果成熟程度进行谨慎推广。比如,对成果进行功能分类,结合生产规模统计需求数量,建立发放台账和资产登记,专人专机使用保管,确保每一项成果使用有迹可循,实现持续效果跟进。同时,对成果的安装过程、工作原理制作成3D动画清晰展示,并撰写操作规程,确保员工会安装、会使用。

创新永远在路上。“光伏发电”“地热+”等众多绿色低碳技术路线工作会有更大作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也会在创新方向和创新成果上与时俱进,在油气增产上下功夫,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通讯员 程志会 魏密 何娇娇)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