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解码历史文明 促进交流互鉴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6000余件,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经典之作子龙鼎、唐代文化艺术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成为许多游客游览国博必打卡的展品。它们的背后有哪些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一尊通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的圆鼎静静伫立在展厅,因内壁进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被命名子龙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策展人翟胜利
“子”的字形是两只胳膊一上一下,像一个小孩子在走动、在奔跑的字形;“龙”是一个图案化的字形,以双钩的形式描绘了一条龙。“子龙”应该是这件器物主人的氏名或是私名,我们可以通过子龙鼎的体量规格判断,“子龙”身份一定是非常高的一位高级贵族。
子龙鼎内壁的“龙”字,虬劲有力,生动传神。它也被证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最早出现的“龙”字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策展人 翟胜利
子龙鼎上个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随后流失于日本。2004年6月,日本私人藏家在大阪举办了一次私人展览会,子龙鼎继出土后又一次面世,引起了社会公众、各个层面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组对这件器物非常关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2005年底,子龙鼎出现在香港,对于子龙鼎的回归是一次机会,但也是巨大的挑战,文物收藏各界对子龙鼎都非常关注,这件鼎有再次流失海外的巨大风险。经过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各个部门辗转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件鼎终于在2006年初回归中国,后来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鼎是古时国之重器的象征,图腾的出现标志着文化意识的萌生,龙文化的精神绵延千年,这尊子龙鼎也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重要物证,几千年来,一言九鼎、扛鼎拔山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也在持续滋养和浸润着民族文化根脉。
沿着“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王朝更替脉络前行,来到隋唐五代时期,一件精美的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音乐等领域的兴盛与交流场景。
总台央视记者 李凌菲
这是一行来自大唐长安街头的“跨国乐队”,这匹骆驼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演出舞台,载着胡、汉五名演员一路欢歌笑语,整体构思精巧、做工精致,不仅反映出唐三彩的高水平制作,也展现出中华民族丰富的对外交往智慧。
这件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中华文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吸收其他文明优秀因素、展现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馆员 贾楠
现在来看这四名乐师手中的乐器只剩下蓝衣人手中的琵琶,但是通过一些端倪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们原本手中所拿的乐器,筚篥、琵琶还有拍鼓,这三种都属于西域来的乐器,他们演奏的可能是属于胡乐。胡乐在当时的唐代算是“流行音乐”,胡乐在唐朝的风行并不是单向的输入,我们中原的传统乐舞也对胡乐进行了一些吸收和改造以及创新,这体现了唐朝乃至中华文化包容、开放和博采众长的特点。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博物馆推出一系列举措让文物“活”起来:编排文物活化舞台剧,让沉睡两千年的东汉击鼓说唱俑在当代舞台上重现风采;推出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纸模,使观众在家动动手就能轻松复原国宝级艺术珍品。蕴藏在国家博物馆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也流动起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