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为主、开发商协助”,一种破解城中村更新最大障碍的新模式探索
(资料图)
最近,一线城市城中村改造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如何创新更新模式、加快速度就很重要。笔者干过老旧小区改造,知道旧改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今天来聊聊怎么破解。
我们知道,城中村更新最大的难度是“确定回迁面积”,因为个人利益导向和专业信息不对称,村民想得到更高的赔偿面积,而房地产公司需要算得过帐来,往往因为部分村民要求过高,导致拆迁协议迟迟签不下来。或者房地产公司咬牙干,资金迟迟不能回正,最后项目烂尾。昆明就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改造烂尾项目。
举例说,以前干过一个旧改项目,那片楼层不高,只有四层,但间距很窄,只有6米,6米空地里面还建了临时棚屋。地方的政策是1赔1.6,也就是100平方米老屋可以原地得到回迁房160平方米;但部分业主不同意,要求1赔2,理由是他们的楼不高,而新楼可以建到18层,开发商“可售的面积太多”。表面上,业主的想法“合理”,但实际上是由于不专业导致的错误想法,按照城市规划,这个片区18层的房子间距需要退到24米(老屋间距只有6米),还要满足日照分析,实际上新的建设面积远比业主想象的少。我们做了几搞强排方案,扣除回迁房建设成本,再扣除可售房的建设成本,按1:2赔偿是亏本的,因此谈判了两年最终放弃。
我们和愿意聊的业主在桌面上算过账,他们倒是理解了,但部分业主不理你,他们就是认为可以得到更多,这个靠说服是无解的。但如果顺着业主的思想很容易就可以解决问题——既然认为开发商有丰厚利润,何不自己干呢?这就是“村民为主、开发商协助”模式:城中村更新由村民集体干,开发商只是作为“报建、代建和垫资公司”协助村民完成。利润归村民集体所有(亏损也由村民集体承担),开发商的垫资按照每年6%左右的回报给予,再给予开发商合理的报建、代建奖励即可(一般给予投资额6%左右)。为什么需要开发商代建,因为房地产报批流程非常复杂,村民自己干需要长期摸索,效率低,很难完成。
规划上,除了村民回迁房,合理配置写字楼、商业、出租型公寓楼由村集体持有,村集体获得长期租赁回报,村民每年有分红,生活稳定,环境改善,妥妥的多赢局面。这种模式值得探索,相信很快就会出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