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周边 > 正文

韩国室温超导团队称论文存在缺陷,中美俄证实常温超导晶体

超导时代即将来临?

前些天,韩国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平台发表了两篇论文,表示他们已经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一种名为“改性铅磷灰石晶体结构(下称LK-99)”的材料,在正常大气环境下可在127摄氏度以下实现超导。

这两篇论文引来全世界的关注。


【资料图】

【资料图】

不过,该研究团队的一名成员李硕裴随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研究团队并未准备好发表论文,但团队中一名成员在未征得其他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布了论文,团队目前已要求下架论文。李硕裴还表示,这项研究其实是针对今年4月发布在韩国期刊的超导体论文的补充,并且已向国际期刊申请审查。

不管论文团队内部是否有分歧,室温超导已然让全世界的科学爱好者沸腾了。

所谓的超导体是指能以零电阻传导电流的材料,具有巨大的科技应用价值,但要实现超导状态通常需要极低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力。如果能在常温常压下实现超导,将可能带来继蒸汽、电力、信息后的又一次工业革命。

就是这样具有颠覆意义的超导材料,在韩国团队的论文里,它的制成堪比古代炼金术——把多种含铅、铜和磷的材料经过一定组合后分别混合加热,最终得到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晶体。

也正是因为条件如此简单,全球出现了一股“复现LK-99”的验证潮。

在中国,先是从各种社交平台的“复现实验”,例如,7月26日,知乎@半导体与物理 发文开始复现实验,虽一度停更,但8月1日再发视频称“抗磁,半悬浮”;随后,网友@关山口男子技师(后公开身份,自称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指导教授为常海欣)也开贴直播,截至7月30日的4分浮现样品均无法达到零电阻。但到了8月1日,华科这个团队发布视频,称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韩国团队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国内其他大学也有团队进行实验。例如东南大学团队@科学调查局 在7月31日发布了复现实验的全流程,称目前论文中的部分制备流程存在矛盾或语焉不详,根据现有信息制备出的样品没有发现超导磁悬浮现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在arXiv上提交了论文,称实验结果未发现LK-99的超导性。

此外,印度、俄罗斯和美国也有团队进行复现实验。

据悉,印度一团队已表示复现失败,正在联络韩国团队,希望得到进一步支持。俄罗斯科学家Iris Alexandra在社交媒体表示,其成功制备出了具备常温抗磁性的LK-99晶体。美国顶尖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纳米结构材料理论研究员西尼德·M·格里芬,8月1日也在arXiv网站发文,证明“室温常压超导”理论可行。

综合来看,目前还没有实锤,但有的实验确实已经十分靠近最终成品了。对于这种不能百分百复现的情况,有分析认为,问题可能是出在韩国团队的成果制备方法上,这个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买彩票,也就是说,并不能完全能保证粒子移动的位置,也就无法保证每一次都能做出超导材料。

其实,早在今年3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兰加·迪亚斯及其团队就宣称,他们在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在镥-氮-氢体系中材料中实现了室温(约21℃)超导。然而,后来多个实验团队声明重复实验中没有发现超导。后续甚至出现了实验样品离奇“丢失”的情况。

如今,韩国科研团队再现“内讧”,学术界虽尚未有定论,但“超导”概念热度迅速蔓延至资本领域。8月1日,美国超导股价暴涨,盘前一度大涨150%。一家名为Taj Quantum的区块链公司也发文自称实现室温超导并申请了专利,还公布了照片。

虽然从最新的进展来看,人类距离触摸真正的室温超导或许还需要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但正如在评论3月美国科研团队宣称发现高压室温超导材料事件时,中科院物理所官方账号所说:“毕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这次人类能否再次点亮“科技树”?我们不可武断下结论,毕竟,石墨烯材料也是用胶带撕出来的。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