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建设武汉新城锻造主引擎,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光谷:建设武汉新城锻造主引擎,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盛夏时节,518平方公里的光谷万物竞茂,生机勃发。
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九峰山论坛、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等相继举行;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争分夺秒、九峰山实验室中试线通线运行……热火朝天的景象,诠释着光谷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迈出的铿锵步伐。
“建设武汉新城,是勇担国家使命、贯彻省市部署、激活光谷动能的头等大事,是推动中国光谷升级为‘世界光谷’的必然选择。”
(相关资料图)
当前,光谷正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以武汉新城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光谷”,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光谷答卷。
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加速推进
以武汉新城为引领,东湖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光谷”。
“我们要强化非我莫属的主角担当,主动在武汉新城建设中提速度、抓进度。”7月13日,东湖高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会议强调,高度重视、牢牢把握武汉新城建设的重大机遇,奋力把“世界光谷”建设推向新阶段、推上新高度。
千方百计抢时间、铆足干劲赶进度。6月23日,继武汉新城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之后,世界自然博物馆和武汉新城体育中心面向全球征集方案。此时,距离武汉新城市民中心、金融总部一期等武汉新城十大标志性项目启动建设,刚刚过去半个月。
十大项目分量十足——总投资300亿元,其中,武汉新城市民中心、武汉新城青年社区等6个项目,属完善武汉新城公共服务功能、生活服务功能项目;武汉新城筑芯创研空间、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等4个项目,属于完善武汉新城生产服务功能项目,是武汉新城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会展业、金融业等产业的重要载体平台。
十大项目创新十足——筑芯创研空间项目侧重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ICC平台、集成电路产业存储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服务等;总投资5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项目侧重硅光模块、下一代光模块、车载通信智能终端和储能等产品研发生产,以及企业创新孵化办公空间等。
十大项目诚意十足——长岭山体育中心、中央公园、未来公园等民生项目,将布局特色文化体验服务空间,满足市民个性化差异化居住需求;武汉新城市民中心和武汉新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将打造集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及相关配套于一体的复合型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承载区。
“标志性项目是新城尽快出形象、树标杆、提能级的关键所在。”抢抓武汉新城建设机遇,光谷再搭“铁棚”创业,再组专班攻坚,坚持每月现场办公、定期会商三级协调机制,挂图作战、压茬推进,一线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切实形成聚力攻坚的生动态势。
位于韩刘杨路1号的武汉新城展厅,巨大的沙盘勾勒出新城未来面貌。光谷科学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科学岛有36个项目在同步推进,数千位建设者在项目现场不舍昼夜,只争朝夕,重点建设武汉新城中轴线、基础设施、产城融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项目。
重大项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今年,武汉新城加快实施现代服务提升、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创新示范、公共服务提质、基础设施完善6个方面、300余项重大项目。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陆续落地,为光谷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招大引强、自主培育双向发力
华工科技激光焊接现场。
继奕斯伟系列项目落户光谷,光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再落一子!7月28日,光谷与子牛亦东科技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总投资30亿元的子牛亦东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户光谷,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最大集成电路零部件生产基地。
光谷是全国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子牛亦东和奕斯伟系列项目的落地,对于进一步完善光谷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助力打造世界一流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华大集团“加仓”光谷,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揭牌;国内类器官行业龙头企业——大橡科技落户光谷生物城,填补园区类器官芯片相关企业空白;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外中文教育品牌——领格卓越中国区总部落户光谷,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延链、筑链、强链,仅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就有一大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落地光谷。
“我们要学习昆山经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一条马路就是一个产业集群。”今年5月、6月,围绕科技创新,武汉党政代表团先后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考察学习。8天行程、6座城市,所到之处,当地的产业生态令光谷相关负责人印象深刻。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做大产业总体规模。当前,光谷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开展“小而美”“大而强”等精准招商,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生态圈。
东进、南下,紧盯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产业外溢的需求,光谷招商引资专班跨越千里谋合作。
光谷深度“牵手”大湾区,200亿元重点项目落户光谷,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等;武汉相继在长三角举办两场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项目18个,总金额近600亿元,领跑全市各城区;光谷再赴上海举办“智能电动汽车高端研讨对接会”,“光车联动”致力于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不只招大引强,更要本土培育。子牛亦东宣布落地光谷当日,在上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逸飞激光敲响了科创板上市的钟声,光谷累计上市(过会)公司数达62家,占到全省1/3左右。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光谷的旗舰企业,要像招商引资一样支持本土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对标全球行业领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集群,力争把企业梯队的塔尖建得更高、塔基打得更牢。”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上,负责人掷地有声。
厚植创新文化、激活发展动能
武汉光谷广场。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数月前,北京一高校课题调研组发布全国百城人心中的光谷形象,“创新”排在第一位。
光谷是常为新的。这座“超高纯度”科创之城,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的支持力度,让创新成为光谷文化的代名词。
产学研加强连接,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武创院联手华中科技大学、高德红外、武汉致众科技等,共同建设人工器官产业研究所,力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端医疗器械转化平台。截至目前,光谷有国家级孵化器2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76家,新型研发机构增至17家。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内涵,打造人才合伙人城市——光谷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驿站,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引才矩阵。截至目前,3000名“3551光谷人才”中,从一线城市回流人才达79.6%,拥有海外背景人才占54.7%。
金融、财税政策多管齐下,持续为科技创新“输血”——继4月发布科技中小企业“首贷破冰10条”,破解科技中小企业“首贷难”,6月,光谷再度发布多款“首贷破冰”产品,6家科创企业现场融资5000万元。
从“一束光”到一座现代化科创新城,光谷30多年高质量发展,其成功的基因密码和制胜关键正在于创新。持续培育创新文化,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光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企业园区到高校院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光谷实验室刚刚推出超快激光光场摄像机,照相帧率达到世界最高的每秒256万亿帧,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参与,关于里德堡莫尔激光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刊发;
光谷最年轻央企中国信科,刚刚刷新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的世界纪录,武汉人工智能中心算力支撑的“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发布,全链条“中国造”;
专治“术后谵妄”,中美华世通研发的一类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实验,同一时刻,我国首款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在华工科技下线……
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年轻的创新力量不断涌现。刚刚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的天眸光电,宣布联手群发光芯硅光芯片团队,在光谷联合研制OPA全固态激光雷达硅光芯片。
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业赛事”,去年9月,天眸光电创始人程刚携“多线激光雷达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参加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斩获首张“光谷创业英雄帖”。
“感谢光谷提供这样的大赛平台,呵护我们一路成长。”程刚说,天眸光电落地光谷,一方面是因为光谷的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另一方面是光谷给予的政策支持,“从公司创立、产品研制到市场推广及投融资,都给予了全方位的辅导和支持”。
下半年,光谷以实干添彩
沿着高新大道一路向东,一座面向未来的全新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建设武汉新城,就是要在中部地区打造一个新城标杆,全方位推动中国光谷升级迭代,这是把中国光谷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的必然选择。”东湖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打造“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的武汉新城,为光谷锚定更高定位、勇担国家使命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
走过35年,光谷面向全球再出发,全面启动建设“世界光谷”,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也呼之欲出。从“产城人”到“人城产”,以武汉新城建设引领打造“世界光谷”,光谷加快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 标志性项目先行
发展区域协同创新
聚焦武汉新城中轴线,坚持“城市合伙人”理念,按照“片区+平台+合伙人+专项政策+项目公司”模式,加快市民中心、金融总部一期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亮点区块。
既要实现“硬联通”,也要同步推进“软联通”,敢于把鄂黄黄作为“世界光谷”的发展腹地和“后花园”,探索建立区域发展合作共赢机制,创新开展“飞地经济”,巩固离岸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推动周边加快融入武汉新城的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
○ 以“用”为导向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
巩固发扬九峰山实验室、武创院等建设运营模式,探索创新平台联合攻坚机制,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各方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奋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
持续推进“注册制、积分制”,扎实开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路线选择权、收益分享权。
以用为导向促进生产力加快提升。探索“学科+产业”等新型创新模式,打通“科研—转化—产业”关键堵点,推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大力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优质科技企业集聚。
○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强化发展引擎功能
制定全产业链发展方案、创新平台体系化建设攻坚方案、大招商工作方案,不断做大主导产业总体规模。推广“上下楼、上下游”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生态圈。 加快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车规级芯片等新赛道,支持北斗、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光车联动”。下大力气培育旗舰企业,打造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超级企业”。
○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构建精神家园
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工业逻辑回归到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打破过去“产城人”的既有模式,探索全新的“人城产”发展之路。 强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高位嫁接,打造一批省市示范名校,巩固基础教育根基;围绕光谷人民医院、武汉新城医院等重点项目,打造医疗强区、健康强区;大力建设人才公寓、青年社区等租赁住房,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建设文化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体设施,开展光谷企业家日、马拉松、音乐节等文体活动,构建光谷人的精神家园,使得“此心安处是吾乡”。
【编辑:邓腊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