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的春风
文/蒋殊
当接机的刘甜把一杯奶茶递到我手中时,心情便如彼时的望城天气一样,春风拂面。
(资料图)
这次采风,当地安排的是一对一的志愿者服务,包括接送,包括每日行程,包括每餐饭提醒。
“这里是雷锋的故乡,我们也要提供雷锋式的服务。”
是啊,来到望城,避不开雷锋。可是之前,我竟然不知道望城有雷锋,雷锋在望城。
我甚至不知道,望城在长沙。那一刻突然理解了,行万里路是对读不到万卷书的重要弥补。
雷锋扑面而来,在我还以好奇的眼光打量望城的时候。当雷锋开过的手扶拖拉机出现时,从前便出现了。望城,就这样迅速翻开进入者的记忆,一点点与雷锋叠加,最终合二为一。
雷锋纪念馆内,关于雷锋的书密密麻麻一墙又一墙,负责人说大概有三百多本。尽管有这么多,也说不完雷锋的故事。
犹记当年入学第一天,就是跟着高年级的同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那并不是一节音乐课,而是放学之后,端端正正按年级排好队站在校园里。喊队的女同学威严地面向我们站立,麻利清脆地接连喊出“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所有同学都站好后,她便音色一转,婉转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她只需要带起这一句,全校同学就跟着开唱,边唱边转身,排队出校门。校园本不大,我们又是一年级在最前排,因此不等唱出三五句,便已经出了大门。因此,对于这首歌,我始终唱不下来整首,最熟悉的就是开头几句。当时很羡慕四五年级的同学,待轮到他们出校门时,一首歌基本就可以唱完了。
校门外,有村民挑水经过,也会接起我们逐渐细软的声音,高唱着走向家门。
午饭,或者晚饭,也大多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尾声中拉开。因此这首歌,有那么几年也成为当时小小山村中的开饭前奏。
时隔多年,雷锋恍然出现,思绪由不得要回到家乡。那个时候,雷锋在脑中只是一个影子,或者说,就如歌中唱的那样,雷锋是一个榜样。当年的老师,并没有详细解读雷锋,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个孩子要学习雷锋。学雷锋什么?“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每个孩子,之后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努力向雷锋靠拢。
不得不说,出现在此后孩子们心中的雷锋站在高山之巅,深深植入每一名中国人的心田,成为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也因此,如我一样的人才从来没有去想过雷锋的家乡,甚至忽略了雷锋也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一个苦难深重的出身,有一个奋起直追的家乡。
这也是望城的胸怀吧,这么多年,并没有一次次刻意告诉远方的人们,这里是雷锋的家乡。它以足够的耐心静静守候在湘江畔,积聚着雷锋的精神与力量。一旦有人走进,这里的人们便要拿出雷锋般的热心与热情,让前来的人慢慢陷入雷锋的包围圈。雷锋出生地,雷锋纪念馆,雷锋研究院,甚至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剪刀下,都是雷锋的肖像。
雷锋早已死了,可雷锋一直活着。在望城,雷锋站着,雷锋坐着,雷锋写着,雷锋跑着,雷锋讲述着……然而不管什么样的雷锋,都是那个仅仅二十二岁的雷锋,春风化雨,笑容满面。
二十二岁,是一个青春的数字,更是一个青春的年龄。可惜,雷锋的生命偏偏定格在这样一个青春的年轮上。总是满脸含笑的雷锋,却注定会让望城的空气中弥散一些忧伤。
“望城”两个字,听上去充满希望。走进之后才知,这确实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区。“望城”一名,恰是因遥望长沙城而来。那时候的望城,俨然一位村姑,带着羡慕的眼神,坐在高高的土坡上,憨憨地望着长沙这位时尚的城市小姐。一次次遥望的心底,也必然春风浩荡。何况,遥望本身便是一种追逐与蓄力。从唐代的郡,到之后的国、州、县,再到今天的区,望城一路跟随时代蝶变,涅槃成为长沙最新、最大及唯一横跨湘江两岸的城区。
一江两岸新望城,完成了从遥望到被仰望的华丽蜕变。
望城的路上,踩满希望的脚印,布满追赶的印痕。崭新的望城,蓄满一路前行的倔强。
和煦的春风里,行走在望城的土地上,慢慢感受其沉积着的古老锋芒,以及不断发散的现代光芒。
望城的古老,积聚在铜官古镇。今天,这里依然遍布着一座座窑场,长沙铜官窑博物馆更是以现代化的方式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璀璨斑斓的往事。小小的铜官镇,掩藏着大辉煌。这里的辉煌,源自1998年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被发现的一艘沉船。当年一艘大船,满载希望与使命,挥别铜官古镇,以骄傲的姿态从湘江扬帆。
谁能想到,中途起风浪。
一定是一场巨大的风暴,于是开船人、护船人、跟船人,与海水、与风浪展开搏斗。过程一定惊心动魄,战斗必然感天动地。然而滔天的海难面前,一船人渐渐无力,眼睁睁地跟着一艘承担着海上商贸的大船沉入海底。
海水以平静的方式,将一船货物窝藏。
一千年时间里,铜官古镇的窑火依然不紧不慢地燃烧。望城的风,依然不急不缓地吹。
千年之后,沉船有了回响,一船货物,被德国人的打捞公司历经数月拯救出海。
沉船浮出水面,惊艳的却是几千公里之外的望城。这条来自中国海上陶瓷之路的一条沉船上,装载着多达七万六千余件中国瓷器,而其中多达五万六千五百多件来自望城铜官古镇。
当时的一条船沉没了,一条又一条另外的船继续远航。五万六千五百件铜官窑瓷器沉没了,千千万万件精美的碗、盘、罐继续从铜官古镇的湘江出发,接力漂洋过海,架接起亚欧经济与文化的桥梁。
中国海上陶瓷之路,走远了。这条在异国海底的船,冥冥之中似乎是要承担一份千年之后还原历史的重任,沉默地留下来。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望城的水多,望城人与水的斗争也多。比如本次首日走进的团山湖,风光旖旎,山水绮丽,便是望城人与水斗争的结果。这里有一条叫沩水的河,一度是望城人的灾难。只需一场暴雨,河水立即泛滥,吞没庄稼,吞没农田,吞没房屋,还滋生一种血吸虫病吞没人类。
可是,人定胜天,在一双双手的治理下,沩水慢慢被驯服。面对人类的勇敢与智慧,连雷锋都不由要诗兴大发: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
一年又一年,沩水终于收起性子,乖巧地注入湘江。
就如千年之前那片占有了一船瓷器的海,终归还是归还了属于人类的宝藏。
总是一转眼,就看到湘江。这条长沙人的母亲河,在千年前就为这座城市的人架接起海内外文化与经济联通的桥梁。这条河,将长沙一分为二,又将望城一分为二,从一个叫乔口镇的地方离去,一路奔赴洞庭湖。
也因此,就连一条鱼,在这里的活法也要与众不同。鱼是普通的鱼,然而其成熟后,却要提前放入清水中,不予喂食,再给予急流,鱼儿便不停地游啊游,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身体里的泥沙腥味吐掉,又可以瘦身。
清过肠,瘦过身,只能是望城的鱼。
今天的望城,水静静流,鱼缓缓游。铁花,在湘江水畔的天空炫丽漫步。
从夜晚的江水畔转身,离开望城。
过安检后,突然看到前方一家奶茶店,正是接机当天刘甜给我的品牌。于是走过去买了一杯,坐着待机时,心内却悄然响起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
(本文刊载于《中国作家》2023年第9期文学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