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优化人力资源提升极致效率 世界热议
今年以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全力推进人事效率提升,以打造极低成本和极高效率为核心,优化劳动组织模式,提高劳动效率,激活人力资源。截至目前,在岗员工由年初的14190人减少至13438人,优化752人,完成全年人员优化目标的53%;通过优化清理外委项目实施外委岗位替代,降低外委费用11891万元,为提升生产经营绩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莱芜分公司坚持‘做到极致,走向前列’总要求,以极致优化岗位配置为主线,以‘操检维调’合一、智能制造提升、规范协力业务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管控,严格评价考核,全力降低用工总量和外委费用,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全面跃升、走向前列。”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姜世远表示。
去外委,富余职工转岗再就业
【资料图】
优化外委业务是提高人事效率的关键点之一。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成立外委业务优化专项工作组,全面开展外委业务现场诊断,大力推进专业协作管理,对各类外委业务进行评估、优化、规范。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完善专业化协作机制,打通了岗位富余人员转移安置出向,实现富余职工转岗再就业。
由企业职工替代外委业务岗位,关键在于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只有将陈旧的观念转变过来,工作才有突破口。曹师傅曾是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铁厂6号高炉的一名配管工,6号高炉关停后他响应号召,于4月份来到莱芜分公司型钢厂小型轧钢车间原外委业务岗位工作。“曾经干的是设备点巡检,却要到外委业务岗位工作,当时心里确实挺矛盾。但现在想起来,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因为只有岗位在,我们才有养家糊口的能力。”曹师傅说。
转岗表面是岗位的调整变化,实则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体现了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激发了职工队伍的内生动力。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市场化机制,职工的就业态度和择岗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岗定终生”的陈旧观念逐步消除。
兼岗并岗,作业组织模式不断优化
要让企业“轻装上阵”,还需要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艺多不压身,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我也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干好,证明自己……” 莱钢银山型钢板带厂运行车间行车运行班职工刘伟说。自莱芜分公司推进“操维一体”模式以来,该车间组织行车工分批次开展设备维护专项业务培训,打破操作和维修两个专业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实现工作效率与业务技能双提升。“以前一个人干一项工作,现在一个人干多项工作,不仅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刘伟说。
“一乘一调”,就是由一名乘务员和一名调车员担负铁路调车运输作业。这是莱芜分公司物流运输部继2020年实施“两乘一调”以来,人力资源优化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又一次突破,彻底打破了机车驾驶两人作业的传统模式。
“一乘一调”成功的关键在于新配的“科技与狠活”——信号拖拽系统。“可别小看我手上的这玩意儿,功能可强大呢!”机务段首个推行“一乘一调”机组的司机长张林林笑着向记者展示,“它可以替代人工,完成传输、确认等工作,在优化出8名信号人员的
同时,还大幅提升了调乘信息传递精准度,为安全行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事例,只是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优化作业组织模式、提高劳动效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公司强化编制定员管理,大力推行“大岗位、大工种、区域化”作业,推动兼岗并岗。瞄准“苦脏累险”岗位,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快实施无人化和少人化场景应用,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无人”。
广开源,拓宽分流安置渠道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把提高人事效率的重点放在严格控制在岗职工总量上,确保2023年在岗职工整体优化率不低于10%、年人均钢产量达到1000吨。
优化在岗人员是残酷的,为此莱芜分公司下发《极致高效运营 激发要素活力》《最近火出圈的“共享用工”到底是个啥?戳我了解》等形势任务教育材料。通过学习,职工在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震动。但作为企业来讲,还必须履行自身的责任,规范在岗人员的优化工作,并妥善安置这些被优化下来的职工。“人员优化安置是重点,我们畅通人员出向,拓宽分流安置渠道,让每一名优化的职工都有一个合适的选择。”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刘楚表示。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通过引导符合条件员工办理内部退养和离岗休养、深入开展共享用工等方式,妥善安置岗位人员。
原炼钢厂原料一车间职工乔师傅,日前主动提出离岗休养。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突然离开奋斗了30多年的工作岗位,心里有很多不舍,但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发展,改革是必须要面对的,只要为了企业好,自己做点牺牲不算什么。”
走出去就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为拓展外部输出渠道,该公司积极探索实施人员外派,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岗位拓展机制,在山钢集团内外部开辟人员输出途径,广泛搜集获取社会岗位资源,为职工转型发展创造机会。
“区域范围内,我们到莱钢物流、蓝天商旅、泰东、鲁冶等改制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区域范围外,重点与泰山钢铁、石横特钢等就共享用工项目进行了多轮次沟通协商,对岗位设置、薪酬待遇、工伤保险等具体内容进行确认。”刘楚介绍。
截至目前,外部单位提供岗位382个。其中,经该公司梳理研判有价值的岗位290个,已经成功输出128人。
孔德勇原是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生产管理部7级管理人员,自公司与欧冶链金建立共享用工合作机制后,他便在第一时间报名,由公司输出到宝武系协同单位的新岗位工作。“作为一名老职工,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必须想在前、走在前。哪怕企业还要经历更多的改革,我们还要经历更多的阵痛,但只要企业发展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孔德勇表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左丰岐 通讯员 王天宁 栾长河 付正伟 冯 峰 段 伟 报道)
责任编辑: 杨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