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房玄龄造反, 李世民命令不审问, 直接处死!
"房谋杜断魏征谏",分别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三位大名鼎鼎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位也都位列凌烟阁24功臣。其中房玄龄、杜如晦两人共同帮助李世民完成了"玄武门之变",夺得了天下,而当时的魏征却是太子李建成的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未对魏征下手,并且还得到重用,由此可见李世民的心胸之宽广。之后,这三人也辅佐太宗开创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贞观之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关于房玄龄的故事,唐太宗在位期间,一直对房玄龄非常器重,每次唐太宗离开长安时,都会让房玄龄担任留守京师的重任。另外,还让韩王李元嘉娶了房玄龄的女儿为妃,又让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贞观十七年(643年),高丽西部头目盖苏文政变成功,自封莫支离,专擅国政,并南联百济、倭国再三出兵进犯新罗国,妄图西抗唐朝,充任东方盟主。
而唐太宗李世民自灭东突厥后便有主盟全亚之图,所以乘新罗国抵挡唐廷之机,宣布盖苏文罪行,并欲举兵讨伐。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太宗率军亲征高丽,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劲旅及战舰五百艘,渡海趋平壤;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六万级西北胡兵趋辽东,水陆两军并进合击。
因为在次之前隋朝曾多次征讨高丽未果,李世民这次是下定来决心要一举拿下高丽,于是他将文臣武带走了一大堆,京师的安全和国家的重任,都一并交给了房玄龄。
而就在李世民奔赴战场后。突然有一天,一人大吵大闹擅闯宰相府。问其原因,竟是要揭发有人造反,这可不是小事,作为京师留守的房玄龄不敢大意,立即将此人引入大堂。房玄龄见到此人便问:"你说告密,到底告何人?你说有人谋反,到底何人有这么大的胆子?"
此时,这人却说出了一句令众人意想不到的话,他对着房玄龄说:"我就是告你谋反。"这时的房玄龄和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疑惑,但是房玄龄没有再问下去。而是,命令手下将此人立即押赴高句丽,送给还在战场的李世民发落,并且叮嘱一定要善待他,不容有失。
此时的辽东战事并不顺利,李世民心里非常焦急。听说房玄龄还送来一个人犯交给他审理,李世民的心中是十分的不高兴,但又转念一想:以房玄龄的办事能力,没有天大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交给自己来处理的,可见此时不可轻视,于是,就让亲兵将此人带到了自己的营帐。
李世民看到这个人,便问:"宰相史因何事,把你送来的?"那人答道:"揭发谋反。"李世民听到忙问:"你说何人要谋反?"那人道:"正是那房玄龄要谋反。"话说到此,李世民身边的大臣都有些不知所措,听的是云里雾里。但李世民却沉着冷静,不再问那人一句话,冷哼一声道:"果然"。即令人把那人推出去斩了。
之后李世民回到长安,给房玄龄下了一道手诏, 责怪他不够自信 ,说:"更有如是者,可专决之",意思就是以后像这种小事情,你不必送我处置,你自己发落就行了。李世民用人不疑的处事方式,也让他深得臣子的心。
其实细想,如果房玄龄再遇到这样的事,他会怎么处置?可能他还会做出一样的决定,在领导外出,自己留守的敏感时期,有人在众目睽睽下告自己有谋反意图,怎么办?审问?问那人到底有什么居心?受何人指使?房玄龄深知不能审,一审的话很多事情说不清,也不能用刑,死了人怎么办,说他杀人灭口怎么办?
但房玄龄也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英明的君主,李世民面对这样的告发,选择了相信自己的重臣,他也知道自己也不能审,如果确有其事于事无补,如果子虚乌有反而中了来人的离间计。
也就是因为贞观君臣的个人素质高,双方才演绎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经典的君臣之遇的故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