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消费 > 正文

消费拉动?连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都没搞懂,你拉个寂寞!

我看我们自媒体大V成天就在那里嚷嚷什么消费拉动,渲染什么收入太低,甚至拿供给侧开火,说我们投入大量基础建设,不如直接给人发钱。


(资料图)

我突然间就想明白了,为什么陈平老师会提醒我们,要警惕对面打“马恩牌”。

讲真的,都2023年了,想不到国内互联网仍然有人大行民粹之道,为了迎合人们的焦虑而放大甚至扭曲经济下行的真实面貌。

自媒体做流量无可厚非,但如果某些人没有拿登子的经费,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来网上侃侃而谈的话,我建议务实一点,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不要凭着你天天在家敲键盘的颅内意淫,就这么把天下大事给粗暴点评了。

当下的经济下行究竟缘起何处?

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这是国际上的大气候与国内的小气候在相互作用,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大气候是:全球中心国家消费市场低迷,使得大多数依附于中心国家消费市场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其产品卖不出去,经济自然就低迷。

要想明白这点,就应该回顾一下翟东升老师讲过的,边缘/中心国家理论:

翟东升教授则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全球化的奴隶制结构。中心国家通过软硬实力的霸权,向边缘国家输出资本,就比如那一张张绿油油的美元。而边缘国家接受这些输入的货币,开足马力生产,为奴隶主纳贡。

美西方国的消费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趋势下的必然,底层逻辑在于其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

这点上,做得最糟糕的是美国,过度畸形的产业收益分布,脱实向虚的经济体制,导致其最终整体消费能力是呈萎缩趋势。

财富分配做得稍微好一点的,比如像德国,却因为国家主权的不独立,一方面国内被绿党渗透,去工业化,另一方面则是在俄乌战争这种黑天鹅事件做出错误的战略选择(或者说应该是因为国家主权不完整,无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故而消费能力大跌。

总之,全世界的消费端,即西方中心国家体系整体出现消费能力下降的现象与长期消费能力下降的趋势。这就使得所谓的生产型国家与边缘国家生产过剩,自然其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大家可以带着我这个逻辑去看目前所以处于经济下行的非西方中心区域国家,看看他们的经济是不是被低迷的外贸所困。

而要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状态,有两个基本思路:

1)发展本国的内需市场

2)建立新的可为自己主导的国际贸易圈子

而要完成上述亮点,又需要下面两个先决条件:

1)在本国内具有投资拉动创造新就业与新消费的行政能力与市场环境

2)有相对独立的国家主权,国家综合实力能够影响国际

以这两个条件去看,我们就能够很轻易地看明白,为何全世界真正有脑子的人,都对中国的经济抱有信心,因为只有中国才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像日本、韩国甚至欧洲,这些国家在主权上依附于美国,在产业发展上受制于人,在政治上被什么绿党、民主选举搞得乌烟瘴气,失去了大政府的统筹能力。

所以我大可以断言,如果不勇敢与美国脱钩,他们就只能与美国共生死,而全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性。

相反,相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已经算是相对乐观的了。一方面是现状乐观,因为我们内循环搞了那么多年了,即便遭受了疫情的打击,但有内循环消费的基础。

这体现为:

1)城乡基础建设,交通基础建设为人口流动提高了现实基础,成熟的互联网产业链给其宣发提供了廉价窗口。就比如淄博的烧烤大火,是建立在便捷的高铁系统与室内交通系统以及网络经济的传播效率之上的。

2)产业发展空间,以新能源、新材料、新通讯、新交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这本身也是创造就业与创造消费空间的关键要素。

我国很早就开始布局内循环战略,其实就是看到了依附于中心国家消费市场的弊端。

当然,我这么说,肯定又会有所谓的独立思考的理中客认为这过于乐观了,就是在吹“一直赢”,是对国内现在面临的经济困境视而不见。

诚然,我们现在确实有困难,但为困难焦虑的同时,也应该看透困难的缘起。

正如我所说,我国当下的经济低迷,是国际上的大气候与国内的小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气候我上面已经讲了,就是我国经济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是依赖于进出口,依赖于西方中心国家的消费市场的。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做内循环与开辟可控国际市场的工作,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去沉淀。

小气候是什么呢?有疫情的打击,也有城市化的瓶颈以及房地产、医疗、教育三座大山对于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捆绑,这些问题我也从来不会去回避。

但既然我们要分析问题,那是不是应该全面辩证地看?把大气候跟小气候都讲明白?

可惜,我们国内的某些自媒体大V总喜欢逮着小气候里的某个问题点贩卖焦虑,却选择性地忽略大气候的作用。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是非常荒诞,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消费拉动”。

但是,消费拉动,你得有消费可拉?没有产业的新陈代谢,没有供需侧的改革,没有国际贸易秩序的改变,你拉个寂寞的消费啊。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自媒体大V玩的就是民粹的那套,说来说去其实就一件事,要国家发钱。虽然用消费拉动这个看上去高大上的词语对之进行了包装,但底层逻辑的空洞是可一眼洞穿的。

事实上,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困境,那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在宏观上要逐步拜托对于美西方依托霸权所建立的不公平的消费市场的依赖。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下面几点:

1)强化我国的软硬实力,软实力是文化于舆论宣传,硬实力是军事与经济。

2)要建立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产业。

说到这点,我就想起某些人说什么当下世界拼的不是生产线与技术,而是消费市场。这是喝多了少斤过期二锅头才能得出的结论。你没有核心产业,没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向全世界挣钱,请问你的国民拿什么来消费。

投资-->就业-->消费。有就业,有收入,才有消费!有高附加的产业提高高收入的岗位,才可能有所谓的高消费。

不然,难道国家印钱给老百姓消费?

讲真的,我玩个星铁打0T都需要动动脑子,可现在某些做键政的写篇文章却完全可以不要脑子,就拿几瓶过期二锅头放在键盘旁边,敲一行字喝一瓶,口吐莲花,嗨就完事。

能把两个具有递进的逻辑关系的单元(高附加值产业对应的高收入就业与高消费)相互对立起来,不得不说,这二锅头哪买的,推给我一下?

3)双循环战略是重中之重。

不要老是觉得自己比中央聪明。双循环战略提出的时间,新冠疫情还没有来,俄乌战争还没有打响,甚至室温超导都没有如导。但上面就是能看得这么长远。

双循环中的内循环,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政府投资拉动,投资拉动的一阶段重心在城乡的基础建设,二阶段重要在城乡居民的公共产品上。

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正在开启的时间节点上,而往后更长期的时间里,基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异,两个阶段会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并行开展。

在这里强调一下二阶段,也就是城乡居民的公关产品这块,这里其实指的就是“医疗”、“养育”、“教育”、“住房”这四块。这是我认为我下阶段投资拉动需要侧重关注的地方。

也就是说,投资拉动是有其内在逻辑与内在规律的。我要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首先得把基础设施修好,要修房子、修路、通水电气,这样人们才可能在那里生活。而当这些东西都修好之后,怎么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生活呢?为他们提高物美价廉的公共产品啊,让他们不会为了看病养娃、供娃读书、住房而背上经济上的负担。

当然,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不一样,所处于的投资拉动的阶段也不一样。比如城投债问题最严重的云贵地区,他们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建设完善的空间还很大,自然会以基础建设为主。而由于基础建设涉及的投资数量过大,自然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债务问题。

就拿观友祭风凌总结的这段回复来说吧,人家可是亲身参与过数十个脱贫攻坚的项目的基层公务员。人家对于城投债的理解,显然是比某些只会玩键盘却丝毫不参与到“投资拉动”这个过程的大V要深刻,要接地气得多。

我们某些玩民粹的大V,不道破这些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上来就按照发达地区的发展逻辑去给欠发达地区扣一个“铺张浪费”的帽子,这实属刻舟求剑,既不实事求是,也不唯物辩证。

此外,这些玩民粹的大V,其实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完全在我所阐述的“投资拉动的两个阶段的第二阶段内”,也就是为国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公共产品,也即是为其生活兜底,他们才敢做出更多的消费行为。

但这些大V一是缺乏系统的思维,不能把问题总结整体到一个系统的框架下,二是逮着半截就开跑,那里人心浮躁就往那里钻,活脱脱成为流量的奴隶。

他们拿第二阶段的必要性去diss第一阶段,把两个本来在逻辑上存在递进关系的东西强行对立起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当然,我理解他们水平有限,在理论上也不可能有自己原创性的高技术含量的观点。

说到观点,我这里也有一个观点:

那就是基于中心国家---生产型国家---资源输出型国家的三级世界结构。在中心国家消费能力不足拖累后两者的时候,生产型国家与资源输出型国家应该报团取暖,互补优劣,摆脱中心国家的盘剥。

比如说,中俄关系要怎么发展?中国就是典型的生产型国家,俄罗斯就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国家。这两个国家其实都在被美西方所代表的中心国家盘剥。当美西方的消费能力不足时,中俄就应该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新圈子。

这其实也是我看好中俄关系,并且鼓励中俄搞好关系的一个底层逻辑。

教员当年提出的第三世界,其实与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底层逻辑就跟打牌斗地主差不多,就是处于弱势且有具备互补特性的两方自然需要联合起来才可能击败强势的那方。

当年孙权脑子发热,不在关羽围攻樊城,调动曹魏合肥一线兵力的时候趁机出兵合肥一雪前耻,反而去偷袭荆州,表面上看是赢了一局,但从根本上是丧失了与曹魏争天下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合肥孙十万的心理阴影太大,看看人家关于在襄樊是怎么打仗的,所以菜才是原罪。)

扯远了。

有一个非常微妙的点是,这些疯狂玩民粹的,带着国内经济问题断章取义的人,往往却又非常地喜欢挑拨中俄关系。这就很微妙地在逻辑上形成了一个闭环。

什么闭环呢?

A逻辑是:中国要走出经济困境,需要构建内循环,需要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新圈子。内循环--->基建投入--->地方债务;建立新圈子--->搞好新兴地缘关系--->中俄战略合作。

B逻辑是:中国不需要走出经济困境,那么内循环就不用搞了,发钱就完事;于是乎内循环不好好搞--->基建投入不要--->地方债务全是雷;而另外一边,我们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圈子,还是老老实实跟着美国混,那么就又推出另一条逻辑线:不建立新圈子--->跟着美国的老圈子混--->俄罗斯垃圾。

大家可以仔细思考思考,我们某些自媒体大V的调子,到底更符合哪条逻辑线。

无论怎么想,他们的言行似乎都利于第二条逻辑,也更加利于维持美西方中心世界的利益。

他们对内无视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无视基建投资与民生投资的逻辑关系,甚至忽略了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对于基建投资与民生投资之需求比重的不同。把任何事情都一概而论,拿着发达地区的标准去要求欠发达地区,主打的就是一个刻舟求剑,理念就是要虚空表达。

他们对外无视世界的真实格局,天天dis北边的邻居,试图让我们陷入美、俄的两面包夹之中,重温苏联解体时的美妙时光。

讲真,我说这么多倒不是要揭露他们拿了登子的经费。我觉得这不一定是拿钱办事的问题,也很有可能是先天智力缺陷+在社会上混得不好满肚子怨气+过期二锅头滥用的结果。

对此,我深表理解,深表同情,但也必须扒其底裤,以示众人。

我反复地在文章里提要重视“思维问题”,因为有缺陷的思维大概率会导致出有缺陷的结论。

大多数被我常年关照的自媒体大V都有在思维上的严重的问题。

就比如马超评价俄乌战争,他可以完全无视北约在背后的作用,也无视乌东地区复杂的民族认同问题、历史纠葛,甚至无视美国主导北约在东西两线对于我国的战略压缩,一股脑地给俄罗斯扣一个入侵的帽子。

也比如最近这位大V,她无视城投债在欠发达地区是以“基础建设债务为主”,且欠发达地区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其实是大于所谓的发钱这种直观民生需求的现实而大大唱衰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同时,她无视三级格局的世界秩序真相,无视我国经济下行所处的真实大气候,而抓住小气候中的一些小问题,进而对我国的需求侧改革进行肤浅的情绪输出。

说穿了,这些自媒体的通病就是“思维不够严谨辩证”、“视野不够系统全面”、“逻辑困于狭间”。

这背后当然是流量经济作祟,但也不见得所有人都这么简单粗暴地向流量屈服了啊?说白了,还是自身的问题,思维能力拉胯,见识阅历浅薄,日子混得不好,林林总总再与自己那自以为是的、实则半吊子的知识储备以及身为大V的自尊心相结合,然后就出了这么个闹剧。

对此,我能说什么?键政圈赶紧新陈代谢,把舞台让给那些真正有思维有格局有情怀的人吧!

戏雕!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