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乌鞘岭隧道工程区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海拔2900-3800米,气候垂直分带性明显,冰冻时间长,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恶劣的气候条件成功阻挡了无数冒险家的脚步,却阻挡不了一代代工程人前进的步伐。
从1953年7月乌鞘岭隧道开工建设,到2006年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建成通车,一代代铁路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和传承了宝贵的“乌岭精神”。2019年7月,兰张三四线新乌鞘岭隧道开工建设。循着前辈们的足迹,第三代建设者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现年39岁的景卫刚是中铁三局集团四公司一名有着20多年施工经验的“老工程人”,这次担任新乌鞘岭隧道出口横洞工区工区长,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从项目开建以来,他就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冬季施工时,隧道内外温差达二三十摄氏度,自然条件恶劣。为了确保可以在入冬后项目进入大干状态,景卫刚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没有退缩。景卫刚常说,“工地运行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进度,基层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绝对不能偷懒,能解决的问题要立即解决,不能拖,不能等,要和时间赛跑”。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工区的生产任务和生产目标记录不断被刷新。
因为新乌鞘岭隧道邻近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农村出身的景卫刚,深知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他舍不得污染浪费每一寸土地,在工区选址建房时选取最优建房方案,尽可能缩小占地面积。
在工区驻地管理上,景卫刚带领工区职工严格遵守污水排放措施,将食堂废水、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应用于道路洒水降尘、绿化带浇水灌溉等。他还带领职工在工区周围种植草皮,并开垦荒地种上了茄子、西红柿、土豆、苹果等瓜果蔬菜,不仅满足了工区食堂的日常菜品需求,还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景卫刚常年坚守一线,每每想到亲人,他心里充满了愧疚。尤其是年幼的孩子生病住院时,只能通过电话给予安慰和关心。孩子嘶哑的哭喊让他心急如焚,可是责任重于泰山,想到自己作为工区长的责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他说:“对比前两代乌鞘岭隧道的建设者,我们不管从居住环境还是施工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乌岭精神’不能断,要一直传承下去。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区长,但我能为新乌鞘岭隧道做贡献,家人不仅不会怪我,还会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但景卫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哲理,展现了新一代乌鞘岭铁路人扎根高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精神。
□杨丽丽/文 张婧/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