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养老 > 正文

“艾”传四代 非遗正香

端午期间,湖北宜昌秭归县城里游客很多。不到五百米长的屈原故里非遗小巷格外热闹。十几家门店一字排开,展示的都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艾香、棕编、香椿包子......游客们很感兴趣。

巷子头上第一户,宜昌市非遗技能传人宋发龙扶着一个石臼,用石杵叮叮当当地捣个不停。那里面装的是风干的艾叶,被石杵激发出缕缕清香。


(资料图)

宋发龙用曾祖父流传下来的石臼做艾香

曾经对“艾”半信半疑

宋发龙是秭归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他童年的记忆中,艾草是一种神奇的植物。

在医疗条件不发达、不便捷的年代里,宋发龙的曾祖父是十里八村有点名气的赤脚医生。附近有谁身体不舒服,都愿意找宋发龙的曾祖父瞧一瞧。秭归盛产艾草,宋发龙的祖父在治病的过程中也经常用艾草。“遇上失眠的、心神不宁的、关节痛的,甚至不孕的,都用艾灸。”宋发龙说。

制作艾香的艾草和石臼

长期耳濡目染,宋发龙学会了制作艾香的手艺。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对制作艾香失去了兴趣。而且对随着接触的科学知识增多,他对艾的医疗作用越来越怀疑。在老一辈的土办法里,似乎什么病都能用艾草来治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于是,曾祖父捣艾草的石臼被收进了柜子。

宋发龙成了家,娶的媳妇高玉玲是本地人,也是从小学会了制作艾香。成家后,宋发龙出门打工,到建筑工地上包工程。妻子高玉玲觉得,现在市面上的艾灸馆越开越多。既然自己有手艺,不如搞一个试试。

当作是小打小闹,高玉玲开了个艾灸馆。“刚开始,原材料都是买来的,但收到货一看很假,用的都不是好艾草。”

高玉玲萌发了自己做艾香的念头。

下决心做“艾”的生意

宋发龙干了几年工地,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很辛苦。有一次腰部不舒服,妻子高玉玲给他连续做了几次艾灸,情况明显改善。“以前对于艾灸的作用是将信将疑的,从那次以后,我觉得确实还是有作用。”

宋发龙觉得,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还是有些道理的。应该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8年,宋发龙做了个决定,不在工地干了,回秭归做“艾”的生意。他和妻子合计,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用最地道的艾草来制作艾香。

“我们自己在九畹溪搞了五十亩的种植基地。产出来的艾叶,我们请工厂给我们加工,做成艾灸用的艾香。”高玉玲说。

每年端午节是秭归县一年一度的盛会。近年来,秭归县围绕端午、屈原、龙舟等历史文化名片,把端午文化节越做越大,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屈原故里,感受端午文化。

宋发龙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20年,高玉玲和宋发龙都被评为秭归端午制艾技艺和针灸疗法技艺的传承人。非遗小巷落成后,政府安排他们作为第一批传承人入驻。

在政府部门和媒体的推介下,非遗小巷很快成为秭归旅游必到景点之一。宋发龙的制艾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传播“艾”的使者

一盘艾叶,一个石臼,叮叮当当。

曾祖父的“对窝子”被宋发龙重新找出来,收拾干净,摆在非遗小巷的店门口。

“不光是国内的感兴趣,老外也感兴趣。”宋发龙介绍,去年,有一对意大利父女来秭归旅游,看到他的制艾技艺,非常感兴趣。

“我当时给她做了个艾灸,还做了一个肩颈按摩,她说很舒服,还发了小红书。”宋发龙一边说,一边翻出当时的视频给记者看。

宋发龙给意大利游客体验艾灸和按摩

随着经营越来越好,宋发龙和高玉玲把秭归的艾香带到了更远的地方。“我们出去参加一些展会、论坛,就把我们的产品带到安徽、湖南、浙江、广东等等。”

以前的艾香,外形粗犷,品种单一。现在,宋发龙和高玉玲一起设计了不同效果的艾香,分门别类,针对不用人群。还有艾草足浴包、艾茶、颈椎枕等产品。

宋发龙研究发出来的新产品

在非遗小巷门口,两名工人正将两把长长的艾草斜挂在牌坊上。屈原去世2300年了,端午挂艾的习俗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宋发龙说:“不管是挂艾,还是做艾香,经过这么长的历史,都成了一种文化习俗。我们有机会把这种文化传播出去,很高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静波 责任编辑 王宇)

关键词: 艾草 艾灸 艾香 宋发龙 高玉玲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