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创投网 > 养老 > 正文

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大家谈⑧ 每日快看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一起来看三位专家的观点——

优化三级课程体系 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资料图)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院长 侯怀银

培养时代新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体系高质量育人效果的全面实现。

一方面,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发挥统筹规划功能,规范课程管理,引导课程建设,以基础教育精品课、优质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抓手,加强三级课程的有机联系,确保课程育人方向上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课程体系建设需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指导监督,准确定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管理机制。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以增强义务教育课程的适应性,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学校也应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推动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立健全家校社多方发力、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着力建设、持续优化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逐步探索形成契合本校办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实施体系。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明确职责,强化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既要通过各级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又要通过国家、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的开展,加强教研指导工作,健全反馈改进机制,将课程方案层层深化、步步落实;更要通过多主体协同合作,形成“课程建设共生体”,推动三级课程体系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目标的实现。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落实课改深化行动方案

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明仁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专业性的、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复杂系统工程。国家层面课程教学改革蓝图的实现离不开富有活力的课程实施过程。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并提出了“五大行动”明确落实路径。

学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单位,校长课程领导力是落实“五大行动”的关键力量。体现时代精神的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够为学校赋予鲜活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办学活力的集中体现。校长强有力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使命感和能动性会引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会推动学校教学方式变革,会促进学校科学素养体系建构,会牵动学校教学评价改革,会强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支持。

着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落实课程教学深化行动方案,需要校长树立专业人、甚至教育家的身份意识,投入更多精力于课程教学变革的学习、研究与领导,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对校长课程领导给予多方位的支持。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做好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课程教材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杨朝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是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地方和学校育人的“施工图”。在这一系列的施工图中,学校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无疑具有特别重要地位。为此,学校需要着力提升课程领导力建设,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课程领导小组,为学校研制课程规划、推进课程实施提供各种保证。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的参与,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审议制度、管理制度和激励、评价机制。

第二,以系统的思维方式构建学校课程体系,让结构发挥功能。可设计基础类、拓展类、个性发展类课程群和不同学习领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课程安排需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体现出层级性、衔接性;课程门数、种类既能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又具有选择性;课程设置能结合校情,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第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带动学校整体提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可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实现教师团队发展,彰显学校特色与活力。

第四,以行动研究分阶段、有重点推进课程规划研制与实施。步骤包括: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及政策文件,提升认识;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家长需求;研制课程建设规划与课程方案,开展行动实践;通过调查手段,了解教师、家长尤其是学生对课程开设与实施、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不断调整工作,努力做到问题及时反馈,经验及时交流,成果及时共享;最后从宏观角度全面总结提升课程建设成果。

关键词: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中国创投网 - cn.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